全面深化公安改革共有七个方面的主要任务、100多项改革措施,涉及国家安全、队伍管理、社会治安、户籍制度改革、规范权力运行等多个方面。方案明确提出,取消暂住证制度,全面实施居住证制度,建立户口迁移网上流转核验制度和居民身份证异地受理制度,方便异地办理户口和身份证。
公安部副部长黄明表示,此次改革会对一些多年积累下来、制约公安发展的深层次、老大难问题进行破题,改革的不只是管理体制、运行机制、警务保障,还涉及到各级公安机关和民警的责任、权利、义务的规范和调整。
异地办理户口和身份证将成现实
改革要点:
● 取消暂住证制度,全面实施居住证制度,建立健全与居住年限等条件相挂钩的基本公共服务提供机制
● 建立户口迁移网上流转核验制度和居民身份证异地受理制度,方便异地办理户口和身份证
官方解读:
公安部副部长黄明:户籍改革是公安行政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公安行政改革与老百姓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此次改革推出了30多项具体的改革措施,内容涉及户籍制度、人员服务管理等。将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让数据多跑腿,让群众少跑腿。比如建立户口身份网上流转、核验制度,方便群众异地办理,实行这项制度后,群众就不需要跑回户籍地办理户口、身份证了。
违法犯罪信息将与信用记录挂钩
改革要点:
● 建立健全更加注重源头预防、综合治理的社会治安治理模式
● 加快建立以公民身份号码为基础的公民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推动建立违法犯罪记录与信用、相关职业准入等挂钩制度
● 健全同有关部门密切协作、高效顺畅的海外追逃追赃、遣返引渡工作机制
官方解读:
黄明:目前公安部正在搭建一个各部门可共享的人口基础信息平台。今后还将建立以身份证号码为基础的公民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使违法犯罪记录与信用挂钩。重点物品和重点行业将实行安全监管,快递、物流、网购等行业,将实现实名登记,并完善犯罪信息通报机制,让失信者、违法者受到有效监管和制约。
制造冤假错案者将终身追责
改革要点:
● 围绕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完善适应证据裁判规则要求的证据收集工作机制,完善严格实行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和严禁刑讯逼供、体罚虐待违法犯罪嫌疑人的工作机制
● 建立健全讯问犯罪嫌疑人录音录像制度和对违法犯罪嫌疑人辩解、申诉、控告认真审查、及时处理机制,完善侦查阶段听取辩护律师意见的工作制度
● 完善执法责任制,健全执法过错纠正和责任追究制度,建立冤假错案责任终身追究制
官方解读:
黄明:这些改革措施,更加注重证据意识,适应证据裁判规则要求,完善证据收集工作机制和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更加注重人权保障,强调惩罚犯罪与保护人权并重;更加注重责任落实,落实办案质量终身负责制;更加注重监督制约。
特别是针对社会高度关注的防范冤假错案问题,立足侦查阶段,作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制度设计;在证据环节,严格实行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既要收集有罪、罪重证据,又要收集无罪、罪轻证据;在责任环节,建立执法责任清单制度,将执法职责细化分解到每个执法单位、岗位,明确办案、审核、审批责任,强化责任追究,打造覆盖执法办案全过程、全环节的责任链条。
警察待遇高于地方略低于军队
改革要点:
● 建立有别于其他公务员的人民警察管理制度和保障机制
● 贯彻落实人民警察生活待遇“高于地方、略低于军队”的原则,建立符合人民警察职业特点的工资待遇保障体系
● 完善人民警察抚恤优待制度,建立健全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等职业风险保障制度
官方解读:
黄明:当前,社会稳定进入风险期,公安机关任务繁重艰巨,公安民警“5+2”“白+黑”已成为工作常态。近些年全国平均每年四百多人牺牲、三四千人负伤,是和平时期牺牲奉献最大的一支队伍。长期超负荷工作,经常加班加点回不了家,不仅工作压力大、生活压力大,而且经常遇到不配合甚至暴力抗法,精神上的压力也较大。一些地方民警流失现象比较严重。
这次改革,明确提出建立有别于其他公务员的人民警察管理制度和保障机制,将极大地鼓舞队伍士气,充分调动广大人民警察的积极性。
建立跨省处理违章缴纳罚款制度
改革要点:
● 向县级公安机关下放出入境证件受理审批权限
● 全面实施省内异地验车,逐步推行跨省异地验车
● 加快建立跨省异地处理交通违法和缴纳罚款制度
官方解读:
黄明:公安部在系统梳理近年来广大群众反映的问题,特别是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征集到的意见和建议,以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建议和提案的基础上,推出的改革措施,每一项措施的出台,都将给老百姓带来方便和实惠。如驾考的改革能减少群众排队等待,让群众有更多自主选择的余地。
综合新华社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