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龙镇广场,每天清早排队办理美国签证的队伍,总能从南汇路蜿蜒到奉贤路。“过去都是去美国留学的学生面孔,现在绝大多数是去美国旅游的,什么年纪的都有。”56岁的老王在南汇路上经营了十多年的服装店。
今年春节,白领小张计划带全家去美国自由行,她在手机APP上预定了机票和酒店,在电商平台上网购了美国签证,10分钟就通过面签,办好了10年美签。
数据显示,我国稳居世界最大出境游客市场和最大出境旅游消费国两项第一。数据的背后,折射老百姓经济实力和旅游观念的变化。
“定制游”近年走俏
“我在澳大利亚读的大学,2012年毕业时和朋友一起到了新西兰,那是我第一次跳伞,在那之后,我就对它痴迷不已。”刚从新西兰回来不久的张先生是一位跳伞酷爱者,前不久,他刚完成了自己的第四次跳伞,他告诉记者,2012年时,和他同时跳伞的都是外国游客。而如今,每次去都能碰到不少中国游客和极限运动爱好者。
中国人的出国旅游方式,正在从“慢旅快游”的旅行团变成了“快旅慢游”的自由行,其中,高端和定制的旅行,成为近年来的主要增长点。
公务舱、私家团、超5星酒店、米其林餐厅……和中国市场传统旅游专注于名胜景点不同,高端旅游产品行程安排各具特色。有商务价值和社交功能的私密“圈子游”;有玩法新颖、个性化的定制游,比如乘坐热气球看动物大迁徙;到南极帝企鹅栖息地宿营;跟随美国《国家地理》摄影师拍摄不丹的日落等等。
某投资公司的白领林言,从去年年末就在网站上开始搜Justin Timberlake的演唱会信息,“年初票务信息一公布我就去抢票了。现在,我身边越来越多的朋友会选择自己喜爱的明星开演唱会的时间去英国旅行。”林言说,“不仅是演唱会,英国的演出内容非常丰富,尤其要推荐的是各种剧院。”
30年出国游巨变
“30年前,还没有‘出国旅游’这个词。”张建德是上海某大学的退休教师,1980年代,因为工作关系,他有很多“考察”机会,也因此很早就有了赴美经历。1980年代末,东南亚成为我国最先开放出境旅游的目的地,“新马泰”成为最热门的旅游话题,90年代初,老张带着爱人到泰国旅游,“当时一个月收入也就400元,到了国外,什么都不敢买,什么都觉得贵。”2007年12月中美达成旅游协议,2008年6月首个中国旅行团赴美。这年年底,老张带着家人再次以游客身份到美国。7年过去,到美国旅游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上海人的过节方式,签证延长到10年后,刷一张便宜机票就能走。老张感叹,“过去出国感觉是一辈子一次的事情,现在变化真是太大了。”
国家旅游局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内地公民当年出境旅游首破1亿人次,达1.09亿人次,海外支出达到创纪录的1648亿美元,较2013年增加28%。有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出境游客消费支出预计高达1940亿美元。这些数据背后意味着,中国已稳居世界第一大出境旅游市场、第一大出境旅游消费国。目前,全球150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中国公民出境旅游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