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天,你过年断更么?”“那怎么行?我写了十年,一天都没断更过啊。每天保证六千字。”
“你呢?骷髅精灵。”“我已经跟读者打过招呼了,每天两千字,备好稿子了。女儿太小得照顾啊。”
“我已经两个月没更新了,大女儿要小升初,我得陪她读奥数,真对不起我的读者啊。”洛水叹息说。
洛水、府天、骷髅精灵,是他们自由穿梭在网络的名字,用久了,他们自己都已习惯,读者甚至不大记得他们原来叫程铭、张书玉和王小磊。他们从事网络写作都超过十年。在大多数人概念里他们也许是蓬头垢面的宅男和宅女,其实并不尽然。跟他们逛书店喝咖啡,你就知道,他们也要陪老婆兜超市逛菜场,还得辅导孩子做功课。
辞职写作为爱好
“我当年读的是电子信息工程,毕业后做了一段时间英语翻译,实在有太多时间看闲书。于是自己就写写。2005年12月,拿到的第一笔稿费是800元,第二个月就拿了9000元,于是,我很快就辞职开始全职创作了。”府天是个语速很快的上海姑娘,讲起自己进入这个行业的初始,她的记忆非常精准。洛水跟骷髅精灵就想不起第一笔稿费是多少,但他们都记得,最初网络写作和看书都是免费的,他们的主要收入来自于杂志供稿和版税收入,“最初这个行业并不特别得到认可,收入也不丰厚。大浪淘沙,我们还在写,还是因为热爱。”洛水当年学的是“国际金融”,妻子就在知名外企做市场推广,“其实我觉得,我每天写作也跟她上班差不多。现在资讯那么发达,想要跟社会脱节,也蛮难的。”
做足功课才下笔
跟上班差不多,是的。虽然行业里的“巅峰纪录”是单日更新五万字,或者每天凭一箱啤酒敲出两万字,但多数成熟的网路作家,都是持续地以每天五千字左右的频率更新,每人每天都有固定的创作时间,哪怕骷髅精灵这样的大咖,如今有更多衍生产品的创作需要他亲力亲为,但他每天依旧会保证两到三个小时的写作时间。他们的写作也并不像外界想象的那么轻松随意,“明年终于要结束《盛唐风月》,这是我写作生涯里最长的一本历史小说。写之前,我去买了整整一柜子书,做足功课才敢‘下笔’。”府天说,自己对历史和创作的态度“都很严谨”。
“我得回去了。”逛完书店,洛水抱歉地跟他的老朋友们道别,因为他要回家陪大女儿学奥数,跟小女儿玩积木。去年当了爸爸的骷髅精灵也说自己得早些回家,“最近在忙电影的事情,过年了,要多陪陪老婆孩子。”于是,他们中一个开着挂着临时牌照的新车,两个一起步行去地铁站。微笑着告别,和这个城市的大多数人年轻人一样,正努力地在生活。本报记者 孙佳音
背景
2014年的网络文学依然保持了前几年“大跃进”、“人气扎堆”、“野蛮生长”的势头。截至2014年12月,我国网络文学用户规模达2.94亿,上网写作者数以千万计,签约写手数以百万计。网络文学,从十年前的无人理解,到十年后逐渐成为主流,比如热播电视剧《何以笙箫默》《甄嬛传》都改编自网络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