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缘于巧合
昨晚,杜达梅尔和洛杉矶爱乐给上海乐迷带来的是马勒的《第六交响曲》。演出前接受采访时,杜达梅尔表示,马勒对于自己而言有着特殊的意义,一开始接触马勒缘于一次巧合,当时杜达梅尔的舅舅给了他一张写着柴可夫斯基第六交响曲的碟,杜达梅尔发现曲风和柴可夫斯基不同,后来才知道这原来是马勒的第五交响曲。杜达梅尔从16岁就开始指挥马勒的作品,2004年杜达梅尔在德国班贝格举行的首届马勒国际指挥大赛中脱颖而出,无可争议地赢得了金奖。杜达梅尔还笑称,自己的名字古斯塔夫(Gustavo)与马勒的名字古斯塔夫(Gustav)只差一个字母,好像从出生开始他们的命运就联系在了一起。
完成空前壮举
杜达梅尔曾经完成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壮举——跨越两大洲,在洛杉矶和委内瑞拉分别指挥洛杉矶爱乐乐团和西蒙·玻利瓦尔交响乐团在三个星期时间里演完了马勒史诗般的九部交响曲全集。最后一场,两个乐团在委内瑞拉的加拉加斯会师,以一场马勒《第八交响曲“千人”》为这次壮举画上句号。之后在萨尔斯堡音乐节上,杜达梅尔又指挥了一次马勒“千人”交响曲,并且在西蒙·玻利瓦尔交响乐团的音乐季中频繁地安排马勒的曲目。去年秋天,杜达梅尔还用马勒的《第五交响曲》揭幕了他在迪士尼音乐厅的第六个音乐季。
声势排山倒海
昨晚的马勒《第六交响曲》在上海很少上演。杜达梅尔的《第六交响曲》十分厚重,乐团的编制大,声势排山倒海。杜达梅尔加强了低音声部乐器的配置,大号和沉重低音鼓等仿佛融入了音乐厅建筑基座的一部分。双簧管和圆号则将作品表现得极其戏剧化,音效体现出强烈的画面感。
杜达梅尔曾经说过:“我觉得马勒音乐创造出的氛围是十分特别的。马勒对于自然的色彩、动物或者空间的感受是与众不同的。它就像是3D电影。你不仅听到了它们,还可以感受到它们是如何环绕着你的。”
调换乐章顺序
马勒《第六交响曲》还有一个有趣之处,那就是第二和第三乐章的演出顺序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据介绍,马勒最初完成总谱时以谐谑曲为第二乐章、行板为第三乐章,但经过排练后他又将这两个乐章的顺序进行了调换。1963年奥地利音乐学家拉茨为国际马勒协会修订的马勒全集乐谱(谐谑曲/行板)和2003年协会所倡议的次序(行板/谐谑曲)也并不一致。直到昨天傍晚的媒体见面会时,杜达梅尔还对晚上的演出顺序“守口如瓶”。而在晚上演出时,杜达梅尔选择了把行板作为第二乐章。虽然马勒《第六交响曲》的基调是悲伤的,然而杜达梅尔的处理却让悲伤中透出不屈。
今晚,杜达梅尔和洛杉矶爱乐乐团还将在东艺亮相,除了耳熟能详的德沃夏克“自新大陆”之外,还将上演当代作曲家约翰·亚当斯的《城市之夜》。
创作于2009年的《城市之夜》曾在同年杜达梅尔就职洛杉矶爱乐乐团的音乐会上进行世界首演,在不久前揭晓的第57届格莱美大奖中,这部作品获得了古典板块管弦乐表演类大奖。作品以上世纪四五十年代洛杉矶著名的黑色电影的氛围和配乐作为主要灵感来源。约翰·亚当斯是美国当代最著名的古典音乐作曲家之一,也是简约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其音乐以结合简约主义音乐和浪漫主义的部分风格而著称,最著名的作品为歌剧《尼克松在中国》。 本报记者 王剑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