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3:时政要闻
     
本版列表新闻
~~~——中共上海市委十届八次全会侧记
~~~——中共上海市委十届八次全会侧记
     
2015年05月26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开放才有活力 放开就是支持
——中共上海市委十届八次全会侧记
潘高峰 宋宁华
  本报记者 潘高峰 宋宁华

  中央点题,上海答卷。科技创新之光,照亮一座城市的梦想,也让她的未来,如此清晰可辨。

  昨天,中共上海市委十届八次会议审议并通过《关于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意见》。一份探索、思考,酝酿了整整一年的课题,勾勒出上海未来十五年的发展蓝图。

  越是美好的未来,越要靠奋斗去赢取。对于上海来说,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核心是要解决体制机制问题,关键是要依靠创新人才,基础是要有良好创新生态环境,重要的是要有重大工程与项目支撑。

  在出席市委全会的市委委员和列席代表们看来,这一切浓缩为两个词,就是“开放”与“放开”——影响全球,就要海纳百川兼容并蓄,只有开放才有活力;创新引领,必须突破藩篱改革自身,只要放开就是支持。

  创新活力来自于开放

  “上海开埠以来,最大的特点就是开放,有开放,就会有新的基因、要素进来,也会形成一种包容的氛围,所谓海纳百川。”

  市委常委姜平认为,开放是上海的优势所在,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必须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去吸收国内外更多新基因,引进更多人才,集聚更多创新资源;同时开放也是一种态度,要以更大的包容度对待原创,宽容失败,形成全民对创新追求的氛围。

  对此,市委委员徐逸波也有同感,“创新就是一个不断试错的过程,必须建立一套以创新为导向的考评体系,允许创新主体不断试错纠错,从而激发他们的创新动力和活力。”徐逸波透露,国资系统在科技创新和重大项目建设中,就引入了容错机制,只要符合国家的发展战略,决策程序完善,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出现一些失误,不做负面评价。

  “开放性创新是上海建设科创中心有别于其他城市的独特之处。”市委委员李耀新说,“总书记把北京称为国家创新中心,国家大的科研项目居多,资源也更集中,相比之下,上海是要建设有国际影响力的科创中心,这就要把参与国际分工合作和竞争作为上海的特点。某种意义上来说,更新更高,使上海能走得更远,跟四个中心建设也更加结合。”

  人才是科创中心建设的关键,如何吸引更多创新人才近悦远来?同样需要开放、开放、再开放。市委常委沈晓明深有感触:“我们好不容易将福特汽车亚太总部从新加坡动员到浦东来,把2000多个外国人从新加坡转移到浦东。但他们的全球高级副总裁、亚太区总裁来了以后才发现,在上海办不了工作许可,因为他已经超过60岁,到了上海反而饭碗没有了。”沈晓明透露,在公安部和人保部的支持下,这件事得到了圆满解决,但更加开放人才政策的制定,显然已经迫在眉睫。

  这正是这次《意见》的一大亮点。列席全会的市委组织部副部长、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陈皓透露,上海将在永久居留权上先试先行,放宽受理条件,简化办理程序。外国专家到60岁就要被退休回国的规定也将改变,上海将对符合条件的人才优先办理外国专家证,放宽年龄限制。外国留学生毕业后直接在沪就业的许可问题也在争取试点。

  “今年6月底7月初上海还将公布新的居转户政策,过去7年的限制,现在将改为最短2年,3年,5年,7年都可以,原来刚性的东西变得更加灵活。”

  瓶颈突破要学会放开

  “建设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开放’很重要,但‘放开’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更加重要。”市委委员孙雷认为,要让市场在配置创新资源中发挥决定性作用,让市场在评估和配置创新人才中发挥决定性作用。

  “过去我们过于强调发挥政府的作用,现在要学会约束自己,要管住权力的手。”孙雷说,创新是一种观念的转变,是对过去规则的颠覆,甚至与现有的东西格格不入。“对于新生事物,不能一见就想着去管,不能因为不熟悉不了解就认为是错的,而是要先学会放开,逐步认识,再根据实际情况解决问题弥补漏洞,为时未晚。”

  放开并非无所作为,而是从单纯的管理到服务的转变。市委委员翁祖亮举了个例子:“潘石屹的SOHO中国在新天地搞了一个创客空间,非常火,许多PE(私募股权投资)、VC(风险投资)都主动盯着那儿,根本不需要政府指手画脚。我们区政府做什么?就做服务。”翁祖亮说,通过主动上门,为入驻的企业办理相关注册等手续,同时给予一址多照的政策,令对方很满意。“最近他准备在外滩的SOHO再拿出两层楼,继续搞创客空间。”

  “让教授干教授的事,政府干政府的事。”市委委员陈靖说,上海要打造全球科创中心,要深入研究科技创新的动力,协调好各方利益,必须搭建有利于创新创业的公共研发平台。

  比如,科学家曹谊林教授因“人耳鼠”而享誉医学界,但要将这一重大科技研发项目转化为市场,需要和各种政府部门、甚至工程队等打交道,耗时长、环节多,不是教授擅长的事情。为此,陈靖建议,政府部门应该搭建一个科技创新公共研发平台,让科研人员“背个包”就能创业。

  政府和企业、科研院所的关系是什么?列席会议的上海科学院党委书记、院长钮晓鸣说,在国外看来是伙伴关系,就中国国情而言,政府则应尽量营造有利于科技创新的环境,尤其是引导和支持中小企业进入市场。“开放就有活力,放开也是一种支持。有时候政府部门并不需要出钱出力,只要对于创新创业给予鼓励也是一种支持。”

  “放手,也是一种支持。”市委委员赵奇对这个观点非常认同,他认为,要让VC等能以低成本进入,为“四新”企业服务,拉低创业成本,政府有限的资源要用在市场失灵的地方,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时政要闻
   第A04版:时政要闻
   第A05版:时政新闻
   第A06版:焦点
   第A07版:评论/随笔
   第A08版:一寸山河一寸血·平型关战役
   第A09版:一寸山河一寸血·平型关战役
   第A10版:上海新闻
   第A11版:上海新闻
   第A12版:上海新闻
   第A13版:社会新闻
   第A14版:互动
   第A15版:新民资讯
   第A16版:中国新闻
   第A17版:国际新闻
   第A18版:国际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
   第A20版:文体新闻
   第A21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2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3版:阳光天地
   第A24版:财经新闻
   第A25版:新民健康/健康+
   第A26版:健康+/新民健康
   第A27版:新民健康/医技
   第A28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夜光杯
   第A31版:阅读/连载
   第A32版:新民俱乐部
   第B01版:新民旅游
   第B02版:旅游资讯
   第B03版:新民旅游/出行优荐
   第B04版:出行优荐/新民旅游
   第B05版:旅游资讯
   第B06版:旅游资讯
   第B07版:旅游资讯
   第B08版:旅游资讯
   第B09版:旅游资讯
   第B10版:旅游资讯
   第B11版:旅游资讯
   第B12版:旅游资讯
   第B13版:旅游资讯
   第B14版:旅游资讯
   第B15版:旅游资讯
   第B16版:旅游资讯
   第B17版:旅游资讯
   第B18版:旅游资讯
   第B19版:旅游资讯
   第B20版:旅游资讯
   第B21版:旅游资讯
   第B22版:旅游资讯
   第B23版:旅游资讯
   第B24版:广告
开放才有活力 放开就是支持
广告
新民晚报时政要闻A03开放才有活力 放开就是支持 2015-05-26 2 2015年05月26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