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投喂重灾区”黑叶猴的笼舍前,一旦有人投喂,“红外线感应语音设备”就播放劝阻的语音提醒。这个设备由员工自发研制,从网上买材料组装,利用红外线感应器和扩音设备,借助语音填补饲养员巡视的空白。“若试点有效,将在园内各景点使用。”工作人员说。
饲养员也从幕后走到前台,成为科普的生力军。一些展区竖着饲养员讲解的时间牌,与游客互动,介绍动物的生活习性,展示科学配比的食物及科学饲喂方法,通过实例告诉游客如何正确关爱动物。已有27个岗位近50个饲养员加入科普讲解行列,涉及象龟、蟒蛇、犀鸟、企鹅、小熊猫、巴西狼、河马、长颈鹿、大象、大猩猩和金丝猴等。
志愿者,更是不可缺少的一环。如今,园方在册志愿者已有400多名,包括老年科协志愿、大学生志愿者和个人志愿者三大类。他们利用休息日来园,向游客发放宣传折页、展示科普教具等。
“虽然投喂悲剧时有发生,但这也是动物园发展的一个历程、国外不少著名动物园,数十年前乱投喂现象也很严重,近几年才渐渐好转。相信随着游客尤其是下一代素质的提升,乱投喂、逗弄等现象会越来越少,游客会明白,动物并不是人类的玩具,而是人类的朋友。”上海动物园总工程师涂荣秀说。
本报记者 金旻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