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会公德 约七成人反感有违社会公德行为
该报告负责人、上海青年研究中心首席专家黄洪基教授说,本次调查中考察了青少年对社会公德中两个事例的态度。一是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的闯红灯行为,29.3%的被调查者表示完全不能接受,42.7%的人表示不太能接受。对于目前社会广为关注的“看到老人跌倒不去扶”的个案,有25.6%的人表示完全不能接受,42.7%的人表示不太能接受。
■ 婚恋道德 兼有传统与开放态度
总体上,青少年对婚前性行为持较为开放的态度,17.7%的人表示完全能接受,22.6%的人表示比较能接受,21.2%的人表示无所谓,表示不太能接受和完全不能接受的比例分别为22.8%和15.7%。
对于“男人以事业为重,女人以家庭为重”的传统观念,41.7%的人表示同意,58.3%的人表示不同意。
■ 创业意愿 更注重个人兴趣且更务实
调查显示,都市青少年选择创业的意愿较高,36%的人打算创业且已做好了准备,33.2%的人想创业但还处于准备阶段,17.0%的人想创业但尚未准备。如今的青少年在选择创业领域时着重考量的因素分别为:自己感兴趣的领域(42.9%)、启动资金少且风险较小(24.2%)、与自身专业结合的领域(18.1%)、往今后热门的方向发展(13.2%)。此外,在选择创业地域时,60.2%的人选择“留在本市”,这说明他们在创业时更多地考虑了户籍、人脉资源、社会基础等因素。
■ 受教育状况 对公平教育有较正确的理解
被调查者中有77.9%的人认为“教育公平是人人享有同等的受教育权利和入学机会”。在教育领域,他们最关注的现象依次为:就业竞争中对非重点院校毕业生的歧视现象(46.7%)、择校问题(46.4%)、各地高校招生名额分配不均问题(43.1%)、地区间经济状况差距导致的教育质量差异(33.1%)。
■ 心理状况 “低头族”影响身心健康和人际交往
新媒体时代,沉迷手机、网络的人被称作“低头一族”。调查发现,在校青少年、在职青年、社会青少年中,分别有23.7%、27.6%和25.8%的人承认自己是“低头族”。其中,约有50.8%的人表示在聚会时也不忘浏览手机或iPad信息,有54.1%的人承认因长时间使用手机或iPad而对人际交往造成了负面影响。
■ 就业状况 一线城市就业满意度更高
以16至35岁的青年就业人群为调查对象,全国的平均个人年收入为4.61万元,其中,北京为6.95万元、广州为6.43万元、上海为6.31万元、天津为5.49万元、重庆为5万元,其余被调查城市青年的年收入均在5万元以下。
各城市在职青年对就业满意度的排名,从高到低依次是:天津、广州、北京、上海、重庆、西安、哈尔滨、郑州、沈阳、武汉。调查还发现,从个人的感受来看,“北上广”的工作强度和工作压力并非如人们所想象的那么难以承受,相反,在薪资水平、福利保障、职业培训等方面,“北上广”还是有较大优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