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上知名作家、曾任张泽镇党委书记的松江人王勉曾著有《羊肉烧酒》一书,记叙了当地的风俗习惯。张泽羊肉在沪上已是名声鹊起。张泽老街每天凌晨4时,四周寂静,唯有张泽羊肉的小店已陆续坐满了食客。一小碟烂糊羊肉,一碗羊汤,一碗羊肉面,再配上一小杯烧酒,这样的场景,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多数人已经坚持了十余年。羊肉作为大补的美味,不惟冬天,夏天也是时候,从而吸引了当地村民每天坚持起一个大早,成为当地的饮食习俗。食客中,有八、九十岁的老人,也有二、三十岁的年轻人,其中不乏为了吃羊肉,干脆改变了自己作息时间的。
当地人爱吃羊肉,其实有许多讲究。依照传统,以烂糊羊肉、白切羊肉和羊杂汤的口感最为纯正。为了保持羊肉的原汁原味,做法上,坚持只用木桶炖煮。特制的木桶,一次能承装4只整羊;必须是土灶木柴,经3个多小时小火慢炖,不断加水,木桶内不添加葱、姜等任何调味佐料,羊肉的鲜美经过木桶渗透,口感便十分浓郁。吃的时候,也不需要酱油,只用一点盐巴微蘸,直接入口,就品出了羊肉的鲜香。吃羊肉,一定要配烧酒,不多不少,刚好一小茶杯。因了时令关系,眼下,有人随身带来自制的杨梅酒,或者用葡萄叶泡过的酒,小吃随意,感觉更佳。
吃羊肉,讲究的是气氛。尽管凌晨的交通尚未启运,村民们仍然乐于骑上将近30分钟的电瓶车或三轮车,从远近乡村赶来。走进堂屋打个招呼,在老位子落座,就谈天说地地说开去了。因为相互间熟悉得很,就像在自己家一样;即使来了面生的食客,几句话间,也很快熟悉了起来,人情味十足。
近年来,张泽羊肉的名气,带火了张泽一带不少羊肉店家。其中,名气最响的,张泽羊肉庄承办起一年一度的张泽羊肉节,因此而带动发展起周边农家乐项目,其中,寿山园、呦鹿园、佛花堂和锦鳞园等景点,黛瓦白墙的江南古建筑,以及配套的采摘、农耕文化吸引了外来游客;而特色农家产品张泽青龙饺,市非遗保护产品叶榭软糕、马桥豆腐干等,也一并具有更大的地域文化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