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起,“海惠小母牛”在支付宝上推出两个畜牧慈善项目,有意愿参与的市民可以通过支付宝手机应用直接为安徽、青海贫困地区的农民送去一份爱心,帮助他们通过劳动致富改变家庭命运。
畜牧慈善首次面向公众
由于畜牧慈善专业性比较强,“小母牛”的资金来源多来自企业捐助,已经在中国默默服务了31年的“小母牛”少为公众所知。从本月起,“海惠小母牛”在支付宝手机应用上推出了两项面对公众的慈善项目,市民首次可通过便捷的渠道接触并参与畜牧慈善。
“小母牛”在支付宝爱心捐助栏目推出的慈善项目,分别是“小黑猪助力留守家庭”与“送人牛奶不如助人养牛”帮助安徽、青海地区的贫困农民家庭致富,吸引这些家庭的壮劳力从城市回到农村。
爱心接力产生造血机制
与传统公益慈善组织相比,“海惠小母牛”非常注重慈善项目的可持续性,对贫困家庭的援助并非毫无要求,在受助家庭的家畜繁殖产生经济效益后,会要求其捐出一头家畜给其他需要帮助的人,以此让“慈善项目”产生造血机制。
“小母牛”青年组织“牛犊会”主席毛塞告诉记者,他接触过一位名叫吐拉克·玉素甫的维族农民。在加入项目前,吐拉克·玉素甫年收入只有1万元,却要养活一家7口人。2011年加入“海惠小母牛”项目后,得到价值5000元的5只羊。几年内,5只羊变成了12只羊,卖掉4只后玉素甫为家里添置了三轮车与彩电,并且完成了5000元的“礼品传递”,不仅自己家庭的经济状况大为改善,还帮助了另一户农民脱贫致富。
毛塞告诉记者,“海惠小母牛”项目除了能改善农民的经济状况外,还能改善当地农村的社区关系。志愿者组织农民成立互助小组,除了邀请专家为组员提供技术支持外,还鼓励组员互相学习探讨,通力协作共同致富,久而久之可在当地形成积极向上的社区风气。本报记者 李一能
【相关链接】
“小母牛”已助11万户中国农民
“国际小母牛”公益组织诞生在美国,已经有71年的历史。其创始人是美国农民丹·威斯特,在一次国际支援服务中,他萌发了“送人牛奶不如送人一头奶牛”的想法,之后建立了以畜牧慈善为特色的“国际小母牛”组织,向世界各国贫困地区的人们赠送家畜,帮助他们依靠畜牧业经济致富。71年来,已有125个国家2260万家庭因此受益。
1984年,“国际小母牛”进入中国,经民政局批准注册后,更名为“海惠小母牛”,在上海与四川建立办事处。31年来,在中国捐赠了600多万头/只家畜,帮助了11万户农民家庭脱贫致富。在上海,“海惠小母牛”参加了上海对口支援项目,在新疆、西藏、云南、青海等地区开展慈善活动,为当地农民提供家畜以及养殖技术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