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视和平警示未来
昨天下午,习近平等领导同志来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参观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主题展览《伟大胜利 历史贡献》。习近平强调,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牢记由鲜血和生命铸就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历史,牢记中国人民为维护民族独立和自由、捍卫祖国主权和尊严建立的伟大功勋,牢记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的伟大贡献,珍视和平、警示未来,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不移维护世界和平,万众一心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前进。
习近平等领导同志拾级而上,步入纪念馆序厅,并依次拿起鲜花,敬献在象征中华民族团结抗战的大型浮雕《铜墙铁壁》前。随后,习近平等走进展厅参观展览。展览以“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为主题,通过大量照片、文物和视频影像,全景式展现了全体中华儿女冒着敌人炮火共赴国难,英勇抵抗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的光辉历史,突出表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反映了中国作为东方主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
赵一曼留给儿子的诀别信、再现全民族抗战爆发场景的巨幅“半景画”、记载中国共产党从严治党优良传统的陕甘宁边区政府施政纲领、中国共产党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示意图、中国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贡献示意图……一幅幅图片、一张张图表、一件件实物、一段段视频,吸引了习近平等领导同志的目光。他们不时停下脚步仔细观看,认真听取工作人员讲解,并详细询问有关情况。
东方战场彪炳史册
《伟大胜利 历史贡献》开放首日,来自各地的不少市民一大早便来到抗战馆。馆前广场上,鲜艳的五星红旗高高飘扬,一年前由习近平总书记揭幕的“独立自由勋章”雕塑熠熠生辉。
走进抗战馆,映入眼帘的是《铜墙铁壁》雕塑。雕塑上方点缀白色灯光,寓意星空,脚下是黑色大理石,三者相结合,象征着抗战英雄顶天立地。从这里开始,由八个部分、42个单元内容组成的抗战历史像一幅画卷,徐徐展现。
展览总面积6700平方米,用了大量丰富的史料以物证史,包括1170幅照片和2834件文物。镇馆之宝“七七事变”半景画被设在参观必经之处,两分半钟内,通过油画、塑形、声光电及解说相结合,再现当年卢沟桥事变经过。
此次展览的最大特点是增加了“历史贡献”的主题,突出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以及中国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中,东方主战场的作用。展览的第五部分主题设置为“东方主战场——彪炳史册的历史贡献”,此部分内容原本是散落于抗战胜利60周年纪念展之中,经过选择整理后,独立成展览的一个部分,以体现中国战场的贡献。
记者看到在抗战纪念馆门前,一大早就赶来的老战士们站在门前台阶处合影。展馆大厅的入口处,摆放着成束菊花,进入展馆的老战士手捧菊花,向大厅内“血肉长城”的浮雕敬献。每走一处,老战士们都驻足凝望。
来自陕北的老战士肖严今年90岁了,她十几岁在延安参加革命,参加过抗日战争,她对记者说,今天天刚亮就起床,虽然年纪大了,但还是坚持一定要来,如今回顾历史,就是为了不忘记,这样才能珍爱和平。肖严说,当时打仗非常艰苦,但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所有参加抗战的军人也都抱有必胜的信念。
今年93岁的老战士左伊,坚持一个人推着小推车观看展览。她说自己去年来过,今年也来过,每次来听讲都特别仔细,去年还特意走到卢沟桥。今天她特意来到第一单元“抗战灯塔”,看到展览中的窑洞,左伊老人回想起在延安的生活,1941年,那时她才18岁,那个时候大家都自力更生,自己种土豆、南瓜,不管条件多苦,但大家都会坚持,就是为了抗战胜利。
本报驻京记者 于明山 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