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上海市华侨事业发展基金会是2006年由上海侨界10多位代表性人士发起的公募性基金会,宗旨是促进海内外文化、教育、艺术、科技、环保等方面的交流。”沈伟娟说,近年来基金会积极以涉外项目为载体,努力拓展海内外联络工作的新领域、新途径、新方式,加强国际人文交流。通过前几年的工作,大家认为有资源也有能力承办好这次由国家教育部、中国侨联和上海市政府主办的国际校园足球邀请赛,并且把承办这个项目看作是赢侨心、聚侨力的最佳载体之一。
开赛已经好几天了,看到不同肤色的孩子们在绿茵场上踢出漂亮的足球,沈伟娟说,最要感谢的是众多侨领的穿针引线作用。“在组织比赛的过程中,海内外侨领一呼百应,发挥了巨大作用。在邀请国外球队过程中,侨领们不厌其烦地联系、邀请队伍,出资为球队购买机票,不分昼夜地与国内组委会传递信息。”沈伟娟说,这些侨领大都在海外居住国长达几十年,已经融入当地的主流社会中,一旦上海市侨联发出呼吁,他们便马上利用长期积累的社会人文资源,与居住国的政府组织、学校、足球俱乐部以及当地使领馆等取得直接联系,所以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出色完成上海交给的这一以青少年足球来拓展海外联络的项目。欧洲上海社团联合会在会长龚礼明的带领下,动员所属社团,主要承揽了6支国外球队的组织及募资任务。在组织募资过程中,他们感到自身的价值在居住国和在祖籍国都得到了提升,他们的行动为实现“华侨心、华侨梦,足球心、足球梦,中国心、中国梦”的“三梦合一”,找到了圆梦的契机和载体。正如喀麦隆队的侨领、法国上海经济文化发展会会长王斌所说:“我们最大的体会是:投资孩子就是投资未来,服务足球就是服务全球。”
沈伟娟还介绍说,许多侨领为了组织国外球队,遇到挫折或困难锲而不舍,直至圆满完成组队任务。如俄罗斯队,原先的侨领在组队过程中突然去世,新任的侨领马上接过了传力棒,完成了前任的遗愿。有的侨领在组团过程中还主动放弃了重要商务,专心致力于把队伍筹集好,并亲自带到上海来打比赛。
“众人拾柴火焰高。这次国际校园足球邀请赛能圆满举办,也为今后上海的对外民间文化艺术体育交流树立了一个典范。”沈伟娟说。
本报记者 王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