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场仿真碰撞试验是日版缤智以40km/h的速度撞击行人假人POLAR Ⅲ,在类似的实际事故中,导致重大伤亡的原因大多是因为行人头部与车辆前方发生碰撞,腿部与保险杠发生碰撞。在“车祸”现场,德高望重的本田技研高级工程师上地幸一先生讲解时指出,Honda汽车的发动机罩、翼子板、前保险杠、前挡风玻璃底部、雨刮器等所有零件,都采用了碰撞时能够有效缓解对行人冲击的构造,并为吸收能量预留了足够的空间。碰撞后的缤智通过前保险杠溃缩,发动机盖变形,盖后部形变上翘等为碰撞缓冲卸力,大大降低了对行人的伤害。
第二场碰撞则在本田中级轿车思铂睿和MPV奥德赛之间进行,两车各以50公里时速、50%偏置率正面相撞,现场巨大沉闷的声响和飞溅的碎片令人震撼。ACE车身结构下发生碰撞的两车发动机舱都充分溃缩吸收能量,车头部位都严重变形,而乘员舱形状完整,安全气囊打开,车门均能顺利打开且几无变形。上地幸一工程师介绍说,Honda的安全原理正是以乘员舱保持完整为目的,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最大化确保车内成员的生命安全。
许多人对车祸中汽车的不耐撞(变形)深表不解,上面的碰撞试验和专家的解释告诉我们,钢铁制造的汽车不是“硬”不起来,而是通过巧妙设计的合理变形来吸收致命的冲击能量,“服软”只是为了保护乘员和行人的安全。
连续两次碰撞试验、折损三辆新车,这大概是记者采访生涯中看到的最“豪华”实验,但对于本田汽车的工程师来说这却是司空见惯的事。在Honda,制造一辆车,需要制作200辆左右的样车以进行不同的测试,而这些试验中很重要的一项就是人命关天的碰撞试验。而本田汽车每年要进行1000次左右的碰撞测试以寻求最佳安全方案,可谓不惜血本。无怪乎本田中国在其中文网站上自豪地打出了“学霸爱考试,正如Honda爱碰撞测试”的标题。
为了真实再现各类碰撞事故,并开发出有效的应对技术,本田于2000年建成了这个全球第一个室内全方位安全试验设施。记者看到,巨大的试验室有几个足球场的面积,场地中间设有包括0度和180度在内的共计8条跑道,呈15度放射状分布,可以对两辆车同时以最大80km时速进行牵引碰撞。在这座设施内,可以进行不同级别、不同尺寸的车型间各种角度的碰撞试验。
据介绍,Honda已将“Safety for Everyone”作为安全技术的核心理念,这一理念的目标是将汽车、摩托车和行人等所有的交通参与者作为考虑对象,创造没有交通事故的社会。为此,本田早在1970年就成立了安全驾驶普及本部,开始开展面向普通消费者的安全驾驶培训工作,目前这项工作从日本扩展到了海外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36个国家,在摩托车和汽车等领域,分别确立了针对老人、儿童、驾驶新手、熟练驾驶者,以及交通警察的培训项目。
作为一家低调务实的企业,本田一直将实现“零事故”作为终极目标,创始人本田宗一郎曾说过“我们生产的是承载着人们生命的汽车,竭尽全力保障顾客的安全,是理所应当的。”安全正是其面向未来的FUNTEC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Honda还发布了“你,最珍贵“的安全口号。近年来,越来越多的Honda新车型携先进安全技术导入中国,并在C-NACP碰撞测试中全部取得了5星佳绩。 本报记者 张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