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上海市红房子妇产科医院李大金教授获得了美洲生殖免疫学会“杰出成就奖”,该奖项被誉为生殖免疫学领域的“奥斯卡”,一年只表彰一位对人类生殖免疫学领域作出重要贡献和杰出成绩的科学家。
医生-科学家,这两个身份看似极少重叠,我们很难想象,叠加之后会迸发出怎样的火花?奖项颁奖词给出了这样的答案:李大金教授领导生殖免疫学研究团队,在生殖免疫学研究领域持之以恒、不懈努力,特别是在母-胎界面交互对话机制方面作出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为全球生殖免疫学研究作出了杰出贡献。
“医生-科学家,我经常在这两种身份中不停切换。基于研究的临床是独到的,这份独到便是花火。当然科学是严谨的,它让我们去想,敢于想,也要求我们耐得住寂寞。”交谈中,李大金教授还笑着说:“平日里,我不想逛街出游,就喜欢研究,我觉得这很快乐。”他如此正直、豁然、勤勉的言行,一直影响着许多人。
“要在临床中提出科学问题”
作为科学家,总想突破现有知识的边界,开创新的想法,并验证各种猜想。然而作为医生,必须依照严格的规定使用允许的治疗方法。医生-科学家,临床-科研,李大金教授给我们作出了完美诠释。他是第一位获得美洲生殖免疫学会“杰出成就奖”的中国科学家,也是全球唯一一位获得当年该荣誉的科学家,这不仅是世界同行对中国生殖免疫学术的肯定,也是中国生殖免疫研究走向世界的缩影。
在大多数时间里,李大金教授常在实验室和学生探讨具体实验细节、分析实验结果,关注每一个课题的进展情况。另外的时间,则是在医院里问诊,治疗生殖免疫科相关疾病。在问他面对这样高强度工作是否太辛苦时,他笑着说:“做研究,精神是第一位的,接下来就需要毅力和坚持。我在很年轻的时候就喜欢做一些探讨,写学术论文,志向是做好医生的同时,做科研工作者,做科学家。这就需要在临床中提出科学问题,再不断地通过自己的研究去回答、去解析。”
李大金教授表示,在临床工作中,老百姓看到的医生是在给患者治病。事实上,医生为患者服务的基准点是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和结晶。然而,临床上还有许多病攻克不了,这是由于我们对人体本质的研究还不够透彻。因此临床医生不仅仅要做好医生,还要献身于发展学术研究,进一步推动和发展临床医学。李大金教授心中一直有个梦:“让更多青年人才的科研走向世界,让更多世界同行了解中国,让更多生殖免疫疾病患者能早日康复”。他觉得,一个医生,应该从年轻的时候就开始培养自己的修养,即学术的修养。因为没有学术的制高点,就不可能有大的临床进步。
“给自己留一点思考的时间”
欧美等发达国家一直走在生殖免疫学基础研究和前沿研究前列。在李大金教授看来,科研一定要立足于临床实践和关心及理解患者疾苦,正是在这样的信念激励下,他带领团队跳出传统的生殖免疫研究视角,围绕与中国人群妊娠相关疾病,开展了母-胎界面局部微环境、内分泌-免疫调节网络等临床和科研工作。李大金教授平日里接触的患者大多是感性敏感的女性患者,特别是一些习惯性流产患者。流产已不是好事,再加上习惯性或反复性更是雪上加霜。
导致反复性自然流产的因素很多,其病因涉及遗传、免疫、解剖、内分泌、感染及胚胎畸形等;但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患者发病原因不明,约 40%患者与免疫异常有关。李大金教授的研究就是与此有关,他表示,妊娠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同种异体移植,母-胎之间免疫识别能力的高低不同所表现的异常,是习惯性流产的不同免疫病因。前几周遇到的一位患者林女士,令李大金教授印象深刻。
林女士今年35岁,结婚8年,连续5次自然流产,反复多次检查都找不到原因。事实上,夫妻两人身体都很正常,只是两人之间的免疫不相容,导致了胚胎的免疫反应。李大金教授给患者完善了一系列针对自然流产的检查,并进行了配偶白细胞皮内免疫疗法来诱发母体产生封闭抗体。在今年林女士和吴先生终于迎来了自己的喜讯,成功诞下一子。
李大金教授说:“科学是这样的,它来不得半点的妆扮,虚伪和异想天开,因此做科学研究应该有所追求,扎实地走好每一步。不仅要把目标定位科研本身,而且要投入更多的经历把科研中的成果不断转化和应用到临床。这就需要每天给自己留一点思考的时间,去综合科研的成果和临床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