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书展有一场龙应台的演讲,可容纳1600人的主会场爆满,临时开放的1000人会议室爆满,另有很多没法入场的听众通过即时演播来观看,其盛况不下于流行娱乐界之天王巨星。一个写作者,能够达到这样的受追捧程度,也是一个社会文化的奇迹。龙应台是典型的中西文化共生人,她从亚洲出发,根源于中国文化,从亚洲到美洲到欧洲再回到亚洲,生活轨迹多线条而繁复,她撰写了大量文章,观点明确,语言凌厉,传达了自己对亚洲人、尤其是对华语文化圈人的敏感思考,这些思考对于华语文化圈公众在新时代下重新梳理民族文化和世界文化的关系具有启发价值。
主持人邱立本在开场白时,用了一个词“穿越”来表达自己复杂的心情。
邱立本用“穿越”这个词,意味着这个词已经走出网络、进入社会,成为一个大众和知识人都能接受的特定用词。在描述我们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时,“穿越”用以传递一种跨文化、跨时间、跨人种的惊讶态度,是最合适不过的。
“穿越”这个词本义与运动有关,是经过一定量的距离,从一个出发点到达一个目标点的过程,如穿越森林,穿越河流,穿越山谷。这“穿越”没涉及时空上因果关系的颠倒,符合人类对自己所处的四维时空的体验和认知——肉身被物理学定律紧紧地束缚着,你不能同时出现在两个城市,无法以肉身穿墙透壁。但在文艺作品里,具“主角光环”的男女主人公们可以做到。一旦亲爱的主角突然出现在其他时空里,就形成了“穿越”。有空间穿越,有时间穿越——但更多是时间穿越。空间穿越的代表是《星际穿越》,时间穿越的作品则多如牛毛:既可以从现在穿越到过去,也可以从现在穿越到未来,还可以从未来穿越到现在。
亚洲片大多数都是穿越到过去。日本动画片《哆啦A梦》里,机器猫让大雄穿越到恐龙时代。而这几年流行的中国穿越剧如《步步惊心》等,多是穿越到过去当皇帝或妃子。这体现了现代屌丝们企图通过穿越的方法,不费吹灰之力就享尽荣华富贵的美梦。较早的一部穿越作品是香港作家黄易创作的小说《寻秦记》(后来被TVB改编成同名电视连续剧)。香港特警队队长项少龙被时空穿梭机器弄到战国末年,但科学家们只能让他穿越到过去,却无法把他带回现在,所以这是一场有去无回的旅行。好在穿越之后的项少龙仍然保有自己的能力,因此他在现代特警队训练出来的本领,帮助他在那个可怕的丛林社会中,有尊严地生存下来。他穿越到赵国郊外,遇到墨家大师学会顶尖的墨家剑法,发现历史上受到好评的信陵君先生其实很阴险毒辣,接着又发现了秦始皇身世的最大秘密……最后,他虽然无法阻止小坏蛋赵盘变成嬴政一统天下,但他可以生一个儿子叫做项羽。正所谓:“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历史和穿越环环相扣。
西方剧爱穿越到未来,或者从未来穿越到现在。比如,施瓦辛格主演的《终结者》系列,现在看来仍然非常有吸引力。
穿越到未来还是穿越到过去,是在过去做荣华富贵的皇帝皇后还是到未来冒险并顺便拯救人类,这是两种不同的文化和两种不同的思想的不同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