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位著名抗日将领后人出席座谈会
出席今天座谈会的著名抗日将领后人共27位,他们是:习远平(习仲勋之子)、王四毛(王树声之女)、王效芝(毛泽东外孙)、叶正光(叶挺之子)、叶向真(叶剑英之女)、任远芳(任弼时之女)、刘建(朱德外孙)、刘太行(刘伯承之子)、刘潇潇(刘少奇之女)、肖雨(肖华之女)、肖凯(肖劲光之女)、宋梅(谭政之媳)、张晨(彭德怀侄外孙女)、曹莉冬(张云逸之媳)、陈昊苏(陈毅之子)、陈知建(陈赓之子)、罗箭(罗瑞卿之子)、罗北捷(罗荣桓之女)、罗新安(罗炳辉之子)、周秉德(周恩来侄女)、贺晓明(贺龙之女)、袁振威(袁国平之子)、徐文惠(徐海东之女)、黄煦(黄克诚之子)、萧星华(萧克之子)、粟寒生(粟裕之子)、鲁小英(徐向前曾外孙女)。
座谈会上,陈赓大将之子、重庆警备区原副司令员陈知建首先发言。他说,今天在中共诞生的地方参加这个活动很激动。抗日战争中国共产党的作用是“中流砥柱”,名副其实。早在全面抗战还没有开始时,“九一八”事变之际,中国共产党就首先提出了北上抗日,并且从思想、理论、军事等各个方面做好了准备。中国共产党经过了十多年的磨练,经过了长征,到了抗日战争时已到了成熟期。中央提出了正确的大政方针,如国共合作,把民族利益放在第一位。
“我父亲的日记中记着,‘红帽子’要摘下,带上‘青天白日’帽,很不情愿,但还是服从命令,和自己的‘敌人’配合作战。我父亲参加的第一战,就解救了3000名国军。”另外很重要的一点,我们的抗战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共产党军队和老百姓的关系,不仅仅是鱼水关系,而是血肉关系、骨肉关系。今天要认认真真地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我们就应该认认真真地从历史的角度来看。
八路军新四军在打击日本侵略军中发展壮大
陈毅元帅长子、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原会长陈昊苏说,在上海这个有着深厚革命传统、抗日战争的重要阵地,我代表新四军铁血男儿的后人,参加这个聚会。新四军和八路军一样,在华中地区进行了抗日的伟大斗争,新四军“报效国家、听党指挥、服务人民、奋斗牺牲”的铁军精神,得到了发扬。有人问:新四军为什么能够壮大?成立时仅1万人,到抗战胜利时发展到30万人。就是因为打击日本侵略军才壮大的。我们原来是打游击战,后来到抗战后期,就能打运动战、大规模的战役。我们的先辈面对历史的考验,他们是真正的英雄,奋不顾身投入浴血奋战,赢得了他们的也是我们民族的伟大光荣,我们这一代人责无旁贷地继承这个光荣传统,向共产党成立94年来成千上万的先烈致敬。
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陈昊苏还即兴赋诗一首:“历史是生生不息永恒的感召,未来是千秋光影万里风涛。告别那个光荣绵延的百年岁月,迎接正义和平永远向前胜利高潮!”
抗日战争,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不容置疑
“70年前的今天,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赢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70年后的今天,我们几十位革命后人重返党的诞生地,共同缅怀先辈,讴歌伟大的抗战精神,很受教育,很受鼓舞,很有意义。”习仲勋同志之子习远平说,“抗日战争,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不容置疑。”
习远平在发言中回顾了父亲习仲勋主政陕甘宁边区的关中和绥德、为延安把守南北大门的往事。当年,习仲勋坚决执行党的统一战线方针,以抗日大局为重,努力与友军和国统区各阶层人士搞好关系;另一方面,又加强党的领导,紧密依靠群众,与破坏抗战、制造摩擦的国民党顽固派进行坚决斗争。关中地区是许多奔赴延安的热血青年的重要通道。习仲勋对前往延安的进步青年十分关照,给予各种便利。即使在艰苦的环境下,“父亲还十分注重教育,为陕北公学、鲁迅师范学校解决了很多困难,他还兼任关中第二师范校长两年多,在山村群众的土窑洞里、旷野、林间坚持教育、上课。”他在领导大生产运动时,还亲自动手纺线。1942年,毛泽东亲笔为习仲勋题词:“党的利益在第一位。”
习远平还回忆了母亲齐心的革命经历。“1939年,母亲15岁时进入抗大一分校学习,入学不久,她也背起一支步枪参加了艰苦的反扫荡战斗,当年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后来又被选派到抗大总校学习和工作。今年9月3日,母亲齐心也将作为老战士之一,参加抗战胜利纪念活动。”
历史就是一代人又一代人积淀下来的真实记忆
叶挺将军之子叶正光、朱德元帅的外孙刘建、罗瑞卿之子罗箭、贺龙元帅之女贺晓明、袁国平烈士之子袁振威、叶剑英元帅之女叶向真、徐海东大将之女徐文惠等著名抗日将领后人先后发言。
座谈会气氛热烈,叶正光还念了一段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的歌词:“向前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脚踏着祖国的大地,背负着民族的希望,我们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
“历史是什么?在我看来,历史就是一代人又一代人积淀下来的真实记忆。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只要中国人永远不忘那些苦难与辉煌的历史,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不会遥远!”习远平这一段话代表了广大抗日将领后人的心声。
会上,肖劲光大将的女婿、著名画家李海涛还向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捐赠了画作《中流砥柱》。
这项活动由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组织,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上海市文广影视管理局、黄浦区委和新民晚报社联合主办,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承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潘敏,市文广局党委副书记、局长胡劲军,新民晚报党委书记、总编辑陈启伟等出席会议,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馆长张黎明主持座谈会。
首席记者 邵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