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27:先辈的战场特刊
     
本版列表新闻
~~~——回忆父亲黄克诚的抗战往事
~~~——回忆父亲黄克诚的抗战往事
     
2015年08月15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前线调研 发现问题
建议中央恢复政委制度
——回忆父亲黄克诚的抗战往事
黄晴
■ 1940年10月10日,黄克诚率八路军第2纵队与新四军苏北指挥部的部队在东台白驹镇会师,实现了开辟苏北抗日根据地的战略意图。图为黄克诚(中)与新四军领导人张爱萍(左2)等会师时合影
  □ 黄晴

  父亲在抗战时期的经历大体分为两个阶段:前一阶段,即1937年“七七”事变后至1941年皖南事变前,他归属八路军序列。后一阶段,即1941年至抗战胜利,他归属新四军序列。从1938年至1940年,父亲所在部队的建制和番号变化较多,作战和活动的区域也较大。除了勇于作战,父亲最难能可贵的品质就是“敢于直言,从不察言观色、也从不患得患失、违心屈服”。

  深入部队 发现问题

  1937年8月第二次国共合作开始后,为适应国民党政府对军队编制的要求,八路军取消了政委制度,只建政训处,部队中旧军队习气有所抬头。父亲最初担任八路军政治部组织部长,受政治部主任任弼时委派,去前线第115师调研。在广泛接触和调查后,父亲受命起草了题为《目前军事建设中的部队政治工作》的报告,以朱德、彭德怀、任弼时名义上报党中央。父亲在报告中写道,“政治工作的建设是军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离开了政治工作建设,则军事建设是不完备的,甚至军事建设本身将受到严重的损失。”

  毛泽东接到报告后,一连几天,窑洞里的灯光彻夜不熄,显然毛泽东也意识到了问题的紧迫和严重。中央电令八路军总部,批准在全军开展反军阀主义的斗争,下令恢复我军原有的政委和政治机关制度。从那时起到如今,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军队几经易名,却再未更改过部队中军政各有一个主官主持工作的制度。

  恢复政委制度的同时,八路军乘势在全军展开了整顿军阀残余作风的运动,一批卓越的政治工作领导人,如聂荣臻、关向应、邓小平分别担任了115师、120师和129师的政委,父亲也被任命为第115师344旅政委。

  支援黄桥 苏北会师

  八路军115师344旅是一支老红军部队,前身是红15军团,由大别山走出来的红25军和陕北红26军组成。旅长徐海东,是一位身经百战的老红军。整个抗战时期,父亲都与这支部队生死与共,结下深厚情谊。

  抗战初期,344旅主要在太行山一带作战,并开辟了太南区根据地。1940年2月,344旅奉命扩编为八路军第二纵队,左权、杨得志先后任司令员,父亲任政委。同年4月,父亲奉命前往冀鲁豫,配合彭雪枫部行动。东进南下的路上,父亲及纵队机关和直属队在冀南永年县辛寨突遇日军袭击,敌人久攻不下,竟施放毒气,父亲和多人均中毒昏倒,但部队仍坚持打退了日军进攻。

  第二纵队主力到达冀鲁豫地区后,与杨得志汇合,整编为八路军第二纵队兼冀鲁豫军区,杨得志任司令员,父亲任政委。1940年五六月间,第二纵队粉碎了日军2万余人的大扫荡,冀鲁豫抗日根据地得以巩固。6月,父亲率二纵部分主力南下,与彭明治的苏鲁豫支队和彭雪枫的新四军6支队会合,合编为第四纵队。7月,按照中央命令,父亲在给彭雪枫留下部分主力部队后,又率部南下皖东北。与刘少奇会面并讨论后,决定将淮河以北、津浦路以东的各部队整编为八路军第五纵队,父亲任司令员兼政委。8月,父亲率部东进苏北的淮海、盐阜地区开辟抗日战线。

  10月初,父亲遵照中央指示和陈毅电令,率部支援黄桥决战。第五纵队连续突破盐河、旧黄河等防线,连克佃湖、东沟、益林、阜宁、东坎、建阳、湖垛、苏家嘴等城镇,直下盐城,对进攻黄桥之敌形成夹击之势。8日,黄桥之战仅用了6天就取得胜利。八路军和新四军成功在苏北会师。

  英勇歼敌 不断壮大

  1941年初皖南事变后,第五纵队进入新四军序列,编为新四军第三师,父亲任第三师师长兼政委、苏北军区司令员兼政委、苏北区党委书记,领导苏北地区军民开展敌后游击战,多次粉碎日伪军的扫荡和国民党顽固派部队的进攻。

  1942年底至1943年冬,是苏北抗战斗争最艰苦的时期。穷凶极恶的日军对新四军发动了大规模扫荡,妄图消灭华中局、新四军首脑机关及新四军主力。父亲率第三师利用河网港汊复杂的地形,多次阻击和侧击日军。日军找寻不到新四军首脑机关,便气急败坏地扫荡苏中地区。父亲又率第三师主力全面反击,策应苏中,连续收复阜宁、东沟、建阳等城镇。反扫荡战斗持续到1943年3月,第三师在局部反击不断取得胜利的基础上,对日军展开全面反击。

  1944年,战争主动权开始转到新四军手中。父亲率第三师抓住有利时机,在盐城和阜宁地区沿海地带进行了一系列局部反攻战斗,如高沟杨口歼灭战、滨海地区系列攻势等。

  父亲在回忆苏北抗战的文章中写道:自开辟苏北抗日根据地至抗战胜利的5年中,第三师作战4700余次,歼敌6万余人,自身伤亡1万余人,部队由2万余人发展到7万余人,建立并巩固了4.2万余平方公里的解放区。

  自行车上 指挥战斗

  在1941年至1943年间,日军多次对盐城、阜宁等地的抗日根据地进行大规模扫荡,父亲率部进行反扫荡。由于高度近视,父亲不便骑马,于是就改乘自行车。自行车的“驾驶员”,就是时任第三师司令部通信参谋的王扶之。由于父亲经常坐在自行车上听取汇报,制定作战计划,指挥作战,这被形象地比喻为“自行车上的指挥部”。

  1943年春,第三师师部转移途中,在芦堡外旧黄河堤附近遭遇日军。随师部行动的特务营依托河堤与日寇激烈战斗,部队伤亡较大。特务营营长陈金保、政委黄炜华请求师部立即转移,可是父亲就是不肯走,他说:“师指一撤就会动摇军心,不能撤。”在坚持指挥了一段时间后,才在同志们的强烈要求下,勉强坐上王扶之的自行车,同师部的其他人员一同撤出战斗。转移途中,他坐在自行车上发布命令,调单家港附近的第八旅22团1个营增援特务营。就这样,父亲在自行车上指挥了6次大规模的反“扫荡”战斗。

  消除大患 赢得民心

  苏北地区历史上有两大患,一为匪患,二为海患。匪患历史悠久,明末即有记载,加之地处沿海,海盗亦很猖獗。为建立巩固的根据地,从1941年上半年开始,父亲率部大力清剿土匪,多年匪患得以平息。第三师进入苏北时,恰遇海啸成灾、难民遍野。父亲经多方研讨,决定以发公债、以工代赈的方式修海堤,不足两个月建成90里海堤。海堤竣工第二天,又有海啸来袭,但大堤屹然不动,保障了民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赢得了群众的衷心拥护。连一些曾抱怀疑或抵触情绪的士绅,也渐渐改变了看法,开始向新四军靠拢。

  与日伪顽进行残酷的军事斗争的同时,第三师还积极推动经济和文化建设,不仅开展大生产运动和增产节约运动,使军民生活有较大改善,还恢复和发展了中小学教育,并且办了冬学、公学,教育规模和质量都超过了国民党统治时期。

  在华中局的直接领导下,根据地的统一战线工作也取得很大成绩。当时许多著名文化界人士和革命知识分子,如邹韬奋、阿英、范长江、孙冶方、薛暮桥、贺绿汀等纷纷来到苏北,不仅繁荣了根据地内的文艺活动,而且还为我党培养了一大批革命文化战士。     (于明山 整理)

  作者介绍

  黄晴

  黄克诚大将之子,1948年生,人民日报社原国际部主任。当过知青和中学老师,大学毕业后进入人民日报社工作,1985年至1986年在日本任驻外记者,上世纪90年代又先后在德国和美国当记者。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专栏
   第A03版:时政要闻
   第A04版:时政新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广告
   第A07版:新视界
   第A08版:新视界
   第A09版:中国新闻
   第A10版:国际新闻
   第A11版:文体汇
   第A12版:动态/文体汇
   第A13版:文体汇/聚焦
   第A14版:人物/文体汇
   第A15版:广告
   第A16版:广告
   第B01版:先辈的战场特刊
   第B02版:先辈的战场特刊
   第B03版:先辈的战场特刊
   第B04版:先辈的战场特刊
   第B05版:先辈的战场特刊
   第B06版:先辈的战场特刊
   第B07版:先辈的战场特刊
   第B08版:先辈的战场特刊
   第B09版:先辈的战场特刊
   第B10版:先辈的战场特刊
   第B11版:先辈的战场特刊
   第B12版:先辈的战场特刊
   第B13版:先辈的战场特刊
   第B14版:先辈的战场特刊
   第B15版:先辈的战场特刊
   第B16版:先辈的战场特刊
   第B17版:先辈的战场特刊
   第B18版:先辈的战场特刊
   第B19版:先辈的战场特刊
   第B20版:先辈的战场特刊
   第B21版:先辈的战场特刊
   第B22版:先辈的战场特刊
   第B23版:先辈的战场特刊
   第B24版:先辈的战场特刊
   第B25版:先辈的战场特刊
   第B26版:先辈的战场特刊
   第B27版:先辈的战场特刊
   第B28版:先辈的战场特刊
   第B29版:先辈的战场特刊
   第B30版:先辈的战场特刊
   第B31版:先辈的战场特刊
   第B32版:先辈的战场特刊
   第C01版:陆家嘴金融城
   第C02版:封面人物/陆家嘴金融城
   第C03版:陆家嘴金融城/股市大势
   第C04版:家装专版
   第C05版:陆家嘴金融城/理念分享
   第C06版:基金纵横/陆家嘴金融城
   第C07版:陆家嘴金融城/金市汇市
   第C08版:互联网金融/陆家嘴金融城
   第C09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C10版:城市话题/国家艺术杂志
   第C11版:国家艺术杂志/音乐时空
   第C12版:海外传真/国家艺术杂志
   第C13版:国家艺术杂志/文化时评
   第C14版: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C15版:国家艺术杂志/民间收藏
   第C16版:镜头艺术/国家艺术杂志
   第C17版:国家艺术杂志/文艺台历
   第C18版:艺林散页/国家艺术杂志
   第C19版:国家艺林杂志/新民展厅
   第C20版:拍卖/国家艺术杂志
   第C21版:夜光杯
   第C22版:夜光杯
   第C23版:阅读/连载
   第C24版:广告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
前线调研 发现问题 建议中央恢复政委制度
新民晚报先辈的战场特刊B27前线调研 发现问题
建议中央恢复政委制度
2015-08-15 2 2015年08月15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