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8:新视界
     
本版列表新闻
     
2015年08月15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海老专家眼中的新疆
范洁
■ “上海-新疆”第十三期“银龄行动”欢送仪式合影
■ 69岁的徐璞硕(右)是本期“银龄行动”志愿者中年纪最长者
  本报记者 范洁

  对很多人而言,新疆陌生而遥远。两个半月的沪疆“银龄行动”,让上海的志愿者和老专家们与这片热土相识,与这群同胞相近。他们祈盼成为申城读者的眼睛,描绘所见所感的故事,走进真实真切的新疆。

  “我工作的学校在喀什市西南,坐在办公室往窗外眺望,画一般的美景:校园外是一片绿洲,更远处是巍峨的帕米尔高原,在天与地的交际处一字排开,蓝天、雪山、田野,令人震撼!这儿的水碱成分多,民族老师与我一起用餐,都会提醒我先掰几块馕吃,说是对胃有好处,这使我想起孩提时代泛胃酸时,父母会赏我吃大饼一样。师生都很友善,交谈完会邀请我吃饭,他们说能将尊贵的客人请来,是维吾尔族人的骄傲和荣幸。”

  ——吴洪健 退休于上海市南湖职业学校

  “喀什是维吾尔族的摇篮,有英吉沙的刀、沙车的巴旦木、泽普的枣、叶城的核桃……我所在的喀什大学,是少数民族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维吾尔族师生比例占到六成。期末考试季,满校园可见复习身影,尤其是维吾尔族学生克服汉语困难。我最敬莫过于老师敬业之情,最爱莫过于学生刻苦之情。”

  ——富丹江 退休于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

  “喀什我已来过三次,每次都有不同感受,前两次是参加泽普县艺术枣节演出,这次银龄行动两个多月,与喀什有深层次的接触、零距离的相处,使我对它又有新的认识。最让我钟情的是玉石文化,利用休息时间去玉石巴扎(市场),学习相关知识,一名维吾尔族摊主得知我远离家乡,是来自上海的声乐老师,热情邀请我去他们家,第二天又打电话邀请志愿者集体赴约,民族之间的友好、友善令人备受感动。”

  ——叶茵 退休于上海市总工会沪东工人文化宫

  “7月18日,是维吾尔族肉孜节,我们来到一名当地医师家过节。脱了鞋子进入走廊,他的父亲已经在客厅外手提铜壶倒水,让客人洗手,并递上清洁的毛巾。进入客厅,脚踩在软软的地毯上面,桌子上准备好各种食品,色彩美丽,我们赶快拿出手机,唯恐晚了抓拍不到。”

  ——徐璞硕 退休于奉贤区中心医院

  “一次去泽普县金湖杨参观,戈壁深处是镶嵌在叶尔羌河冲击洲上的璀璨明珠。胡杨、碧水、绿洲、戈壁的独特风貌让我陶醉。戴维吾尔族小花帽的老大爷们,满脸微笑吆喝马车走在景区小道,都洋溢着生活的喜悦,折射出社会的稳定。”

  ——胡弘毓 退休于长海医院

  “麻赫穆德·喀什噶里景区位于新疆喀什疏附县,花红树绿、空气清新,景色优美,游人如织。一位婀娜多姿的维族姑娘是我们的导游,她用独具特色的新疆普通话讲解许多传奇故事,不时让我们发出哦、啊、呀的惊叹声!新疆不仅有香甜的瓜果,还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又加深了对维吾尔族的认识,为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感到自豪!”

  ——杨新良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11医院

  “儿时向往叶城,是因为地理老师教给我:那是新藏公路的起点,从此可以经天路上阿里。到了叶城的那天,我学会了一个新词汇:零公里精神。叶城这个西部边境县,五口通八国,一路连欧亚,历史上是南线丝绸之路的重镇,今天又是‘一带一路’不可或缺的节点。这里维吾尔族达总人口的94%,自从上海对口援助以来,民生问题逐步改善,新楼房、新产业接踵而至,大街小巷可见感谢上海人民无私援助的标语。援疆情未了,相会定有时!”

  ——王雪松 退休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11医院

  “没来新疆不知新疆有多大、多美,四次参加‘银龄行动’才知新疆的之大、之美。印象深刻的是南疆的风土人情,今年被邀请参加维族朋友的婚礼,既有民族特色,又有青年时尚,特别是民族乐器弹奏高亢欢快的歌声,加上能歌善舞的人群,连五六岁的巴郎子都能独自随音乐自娱自乐,我们手中的相机停不下来,就怕落下值得回味的美景,那场面永远存留在脑海中!”

  ——刘红娣 退休于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

  “我已是第四次参加援疆行动,最初报名时有许多同学和朋友劝说,担心我的安全,但是实际走进这里,我深深感受到,各族人民对我们非常友好。这次援疆期间,遇上肉孜节等民族活动,虽然只有我们几名志愿者是汉族人,但大家都没有拘谨,热闹的场面、热情的接待,让我们彼此融入互敬互重的情感交流。”

  ——沈扬 退休于浦东新区新场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今年6月至8月 ,我有幸在新疆志愿服务,最难忘的,是维吾尔族女性的不易,尤其是作为医护人员的女性。她们承受巨大工作压力,还有整个家族的事务,甚至没有时间休息。我们即将回沪时,科室主任邀请我们去维族歌厅卡拉OK,她们这才有机会在KTV内尽情唱歌和跳舞,也让我们见识了这个民族能歌善舞的一面。”

  ——辛桢华 退休于新华医院

  “白雪皑皑的天山,令人梦绕魂牵;苍翠欲滴的天池,让我忘返流连。漫山遍野的牛羊,是牧人劳动的成果;色彩缤纷的瓜果,向神州传递着香甜。从大西北辽阔无垠的疆域,到数千年交汇融合的文明,从地下丰富的矿藏,到绿洲希望的原野,为了这深爱着的土地,一个老年志愿者愿把余热彻底奉献。”

  ——仇涛 退休于浦东新区浦南医院

  “在新疆雄伟的天山山脉和神奇的阿尔泰山脉之间,有一块浩瀚的戈壁,看到巍峨的钻塔,听到轰鸣的钻机声,记录着戈壁滩涂的采油历史,而废弃的钢铁零件又被富有创意地铸成雄伟的艺术雕塑,我为瞬间景观变为心灵永恒而感动,也为在克拉玛依提供医疗服务,为石油人奉献余热而自豪!”

  ——周业文 退休于上海电力医院

  “朝霞给渗出地表的石油小塘投射了五色斑斓,晚霞给郊外戈壁雅丹地貌抹上了绚丽油彩,入夜漫步在音乐喷泉间的市民披上了灯光璀璨。昨天国际民族舞蹈节刚落下帷幕,今天国际涂鸦大赛已揭开面纱,明天中巴论坛又奏响一带一路乐章。远处蓝天白云映衬着令人惊叹的现代化楼宇场馆,近处绿树和鲜花在述说城市的安宁和洁净,脚下清澈的穿城河水流淌着石油文化的历史和沧桑,克拉玛依——让我留恋‘塞外江南’,美丽文明的‘现代油城’。”

  ——岳鲁 退休于上海同济科技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专栏
   第A03版:时政要闻
   第A04版:时政新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广告
   第A07版:新视界
   第A08版:新视界
   第A09版:中国新闻
   第A10版:国际新闻
   第A11版:文体汇
   第A12版:动态/文体汇
   第A13版:文体汇/聚焦
   第A14版:人物/文体汇
   第A15版:广告
   第A16版:广告
   第B01版:先辈的战场特刊
   第B02版:先辈的战场特刊
   第B03版:先辈的战场特刊
   第B04版:先辈的战场特刊
   第B05版:先辈的战场特刊
   第B06版:先辈的战场特刊
   第B07版:先辈的战场特刊
   第B08版:先辈的战场特刊
   第B09版:先辈的战场特刊
   第B10版:先辈的战场特刊
   第B11版:先辈的战场特刊
   第B12版:先辈的战场特刊
   第B13版:先辈的战场特刊
   第B14版:先辈的战场特刊
   第B15版:先辈的战场特刊
   第B16版:先辈的战场特刊
   第B17版:先辈的战场特刊
   第B18版:先辈的战场特刊
   第B19版:先辈的战场特刊
   第B20版:先辈的战场特刊
   第B21版:先辈的战场特刊
   第B22版:先辈的战场特刊
   第B23版:先辈的战场特刊
   第B24版:先辈的战场特刊
   第B25版:先辈的战场特刊
   第B26版:先辈的战场特刊
   第B27版:先辈的战场特刊
   第B28版:先辈的战场特刊
   第B29版:先辈的战场特刊
   第B30版:先辈的战场特刊
   第B31版:先辈的战场特刊
   第B32版:先辈的战场特刊
   第C01版:陆家嘴金融城
   第C02版:封面人物/陆家嘴金融城
   第C03版:陆家嘴金融城/股市大势
   第C04版:家装专版
   第C05版:陆家嘴金融城/理念分享
   第C06版:基金纵横/陆家嘴金融城
   第C07版:陆家嘴金融城/金市汇市
   第C08版:互联网金融/陆家嘴金融城
   第C09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C10版:城市话题/国家艺术杂志
   第C11版:国家艺术杂志/音乐时空
   第C12版:海外传真/国家艺术杂志
   第C13版:国家艺术杂志/文化时评
   第C14版: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C15版:国家艺术杂志/民间收藏
   第C16版:镜头艺术/国家艺术杂志
   第C17版:国家艺术杂志/文艺台历
   第C18版:艺林散页/国家艺术杂志
   第C19版:国家艺林杂志/新民展厅
   第C20版:拍卖/国家艺术杂志
   第C21版:夜光杯
   第C22版:夜光杯
   第C23版:阅读/连载
   第C24版:广告
上海老专家眼中的新疆
白发也援疆
新民晚报新视界A08上海老专家眼中的新疆 2015-08-15 2 2015年08月15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