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9月1日-11月29日
周二至周日10:30-17:30(17:00停止入馆)
地点:余德耀美术馆
艺术与科技的融合已经成为现代艺术发展的趋势,兰登国际(Random International)工作室的作品《雨屋》(Rain Room)就是这样一件把智能科技在艺术领域发挥到极致的互动装置作品。
去年,“雨屋”作为美国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生态主题展览的一部分,吸引了65000人前来观看,为了达到最好效果,纽约的主办方每次只让10个人进入雨屋,据说观众平均要排3小时队才能看到,等候时间最长的观众排了8小时。
这个150平方米的超大艺术装置设在馆中一个昏暗的房间里。屋内,大雨持续不断,但是屋中的雨和屋外的雨却完全不同,因为不管人走到哪里,都不会被淋湿,就好像是雨在躲着人一样。这次是该艺术装置第一次来到亚洲。
这个充满创意的设计团队用了三年时间设计开发了这套不可思议的系统。兰登国际透露这个设计的成功是得益于隐藏在房间里的无数3D镜头。3D镜头会监测游客的实时运动情况并及时地上传给控制系统,系统再控制雨水避开游客。创始人之一Ortkrass在接受英国《卫报》的采访时提到,这个装置的最初缘起,是他们正在研究“打印出来”的雨,将“下雨”采用像素分割的办法,通过录像机感知人体或者对象,再指挥天花板上的下雨装置,下雨的过程,就像打印机一样,只不过打印“打印”出来的对象不是平面图片,也不是立体雕塑,而是会飘洒而下的雨水。
一切诚如美术馆的主人余德耀所说,“你进去听到的都是下雨声,看到的是灯光、线条,好像忽然间到达了不同的空间。你会很彷徨,很兴奋,它会让你感觉永远找不到路、会让你回想人生的目的是什么,可能改变你整个对人生的态度、认识和对生死的思考等等。”总之,观众不仅能拥有一次掌控自然的难得体验,参与并成为整个展览的主角,更重要的是在这间小小房间中所获得的独特感悟。
要提醒的是,事前约好姐妹至关重要(不要忘了摄影师),或者组个情侣,要不就团个兄弟,当然,一个人也能玩,但谁帮你拍呢?你还可以带上道具,反正不管怎么玩,一定要有创意哦。 咬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