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4:新视界
     
本版列表新闻
~~~——记日喀则市教育(体育)局副局长杨广军
~~~——记日喀则市教育(体育)局副局长杨广军
~~~——记日喀则市教育(体育)局副局长杨广军
~~~——记日喀则市教育(体育)局副局长杨广军
     
2015年08月29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最像藏族汉子的上海援藏干部
——记日喀则市教育(体育)局副局长杨广军
姚阿民 曹刚
■ 虹口区援建的“指南针计划”教室不久前在日喀则落成,让当地学生体验扎染、印刷等中华传统文化,杨广军为了这个项目落户高原倾注了不少心血
  肤色黝黑,黑得发亮,亮得晃眼!杨广军给人第一印象,不像上海的干部,还常被人误当成藏族汉子,难怪援藏同事们亲切地称他“最黑援藏干部”。

  进藏前,他是上海市教委研究室副调研员,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后、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还教过十几年中学物理,是潜心研究的“笔杆子”。现在他担任上海市第七批援藏干部联络组教育事业部负责人、日喀则市教育(体育)局副局长,在广袤高原四处奔波,成了雷厉风行的“行动派”,还收获了几个雅号。

  “恒温动物”

  有朋友笑称杨广军是“恒温动物”,打扮一年四季不变——两件替换毛衣,加件冲锋衣,都是耐脏的深色。“不是因为抠门或邋遢,主要为了工作方便。”他淡淡一笑说。

  两年多来,杨广军不断深入基层走访调研,掌握日喀则教育和体育事业的重点难点热点,完成了几十份研究报告和发展规划,平均每月超过一份。《体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研究报告》《人才队伍建设设想与政策建议》等,是他逐字逐句用心写出来的,也是一个一个县用脚步丈量出来的。

  下乡最常打交道的,是学生家长和基层学校干部。“没人穿西装打领带,我着装朴素些,容易和他们打成一片。”深夜,他的房间常年透出暖暖灯光,和厚衣御寒、伏案工作的身影。

  “哑铃狂人”

  “在所有援藏干部中,平时敢用哑铃健身的,还真少见。”杨广军自豪地说,两年多来,哑铃重量已增至27公斤的上限。

  长期缺氧,不少援藏兄弟疾病缠身。“我爱锻炼,还保持着没生过病、没吃过药、没吊过水的纪录。”在上海,杨广军坚持长跑20多年。入藏后,改练哑铃、俯卧撑和仰卧起坐。

  每晚准备各种材料,杨广军常工作到半夜二三点。“锻炼是最好的劳逸结合。既可健身,增强体质;又能治病,练哑铃治疗鼠标手,仰卧起坐缓解颈椎腰椎酸痛;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交替,还可保持清醒,提高思考质量。练累了,倒头就睡,所以我从不吃安眠药。”

  “全能战士”

  教育局人手紧张,尤缺综合素质过硬的人才。杨广军不得不对许多事亲力亲为,常一人分饰四角,把科长、办公室主任、大学生志愿者和分管副局长的工作一肩挑了,堪称“全能战士”。

  他坦言,熟悉行业情况的同事,文字功底有限;文字基础较好的大学生志愿者,又不了解业务。“而且志愿服务时间最多一年,当中还有半年在县里驻村,年轻人对工作刚上手又要走了。”

  夜深人静,文字材料扑面而来。杨广军有个窍门,同时写几篇稿子。“长期缺氧,脑筋转得慢,一篇一篇写,效率太低,所以想到哪写到哪,卡壳了就换一篇继续写。”他还喜欢边泡脚边看材料,用热水刺激脑部活动,构思工作。

  “体育菜鸟”

  杨广军分管体育科,起初只能算“菜鸟”,还闹过一个小笑话。

  有一次,西藏自治区体育局组织高原徒步赛,杨广军副局长带队观摩参赛,还临时被拉上阵。他到现场却傻了眼——别人都是全套运动装备,只有他,以为徒步就是散散步,蹬一双皮鞋就去了。

  起点羊八井海拔4300米,终点山顶超过5000米,极大考验体能和意志。杨广军硬着头皮咬牙坚持,手脚并用总算登顶成功。“太痛苦,挪四五步就要剧烈喘气,感觉像死了好几回。”皮鞋不知何时“咧开了嘴”,依靠信手觅来的旗杆做手杖回到了山脚下。

  现在,他对工作早已得心应手,最近主持完成西藏“十三五”体育事业重大建设项目“珠峰登山训练基地”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和设计方案,耗时近一年,历经八次修改与征求意见,项目第一期资金投入超过1亿元。因成绩突出,杨广军被授予“全国体育事业突出贡献奖”。

  “光荣爸爸”

  杨广军有5个“孩子”。

  一双儿女在上海。儿子刚上幼儿园,每天默默倒数着日子,盼父亲早日归来。读大学的女儿为他写过一首诗,其中有两句:“现在,我懂事了,能够照顾你……爱,像一条蜿蜒河流,连着我,也连着你”。杨广军也赋诗寄托相思:“一路行,两行泪,梦中思乡床边偎。娇儿甜甜口水,可知爹爹不舍?”

  入藏不久,杨广军在儿童福利院领养了两名藏族女孩,定期资助,送去家人般的温暖。去年一名援藏干部因病回沪,他又主动接管了一名无人领养的女孩。于是,便有了4个女儿和1个儿子,成了幸福的“光荣爸爸”。

  特派记者 姚阿民 曹刚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专栏
   第A03版:时政·要闻
   第A04版:新视界
   第A05版:新视界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中国新闻
   第A08版:专版
   第A09版:文体汇
   第A10版:话题·动态/文体汇
   第A11版:文体汇/聚焦
   第A12版:人物/文体汇
   第A13版:互动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广告
   第A16版:广告
   第B01版:金融城
   第B02版:人物/金融城
   第B03版:金融城/个人理财
   第B04版:彩票世界/金融城
   第B05版:金融城/房产在线
   第B06版:中国商学院/金融城
   第B07版:金融城/大数据分析
   第B08版:家装专版
   第B09版:金融城/理念分享
   第B10版:基金纵横/金融城
   第B11版:金融城/股市大势
   第B12版:上市公司/金市汇市/金融城
   第B13版:金融城/创新之城
   第B14版:金融城周报/金融城
   第B15版:金融城/互联网金融
   第B16版:上海花城/金融城
   第C0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C02版:设计周/国家艺术杂志
   第C03版:国家艺术杂志/设计周
   第C04版:设计周/国家艺术杂志
   第C05版:国家艺术杂志/现场
   第C06版:专访/国家艺术杂志
   第C07版:国家艺术杂志/趋势
   第C08版:聚焦/国家艺术杂志
   第C09版:国家艺术杂志/艺术评论
   第C10版:文娱台历/国家艺术杂志
   第C11版:国家艺术杂志/新民展厅
   第C12版:艺林散页/国家艺术杂志
   第C13版:夜光杯
   第C14版:夜光杯
   第C15版:阅读/连载
   第C16版:广告
最像藏族汉子的上海援藏干部
孩子的笑脸如格桑花绽放
教育援藏,那些你也许不知道的事
高原学校“新词”盘点
新民晚报新视界A04最像藏族汉子的上海援藏干部 2015-08-29 2 2015年08月29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