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5:新视界
     
本版列表新闻
~~~——上海教师西藏日喀则援教纪实
~~~——上海教师西藏日喀则援教纪实
~~~——上海教师西藏日喀则援教纪实
~~~——上海教师西藏日喀则援教纪实
     
2015年08月29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孩子的笑脸如格桑花绽放
——上海教师西藏日喀则援教纪实
姚阿民 曹刚
■ 徐汇区捐建的净水设备让萨迦中学的孩子们第一次喝上了纯净水 本期摄影 顾超 本版制图 董春洁
  特派记者 姚阿民 曹刚

  学了6年语文,却听不懂汉语;中考英语平均27分,排名全市第二;老师参加本科目考试,竟不及格……直面西藏日喀则的教育现状,上海教育援藏干部克服高寒缺氧的困难,在第七批援藏干部领队、日喀则市委副书记戴晶斌带领下,攻坚薄弱学科,增强当地教育软实力。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关乎西藏的未来。教育援藏是援在根子上,利在千秋。”两年多来,上海对口支援的江孜、拉孜、定日、萨迦和亚东等5个县,考分和排名不同程度进步;同时,上海的素质教育理念也在雪域高原生根发芽,藏区孩子们自信阳光的笑脸,宛如朵朵盛放的格桑花。

  最短实验 皮大王变身小画家

  5个县里,海拔4468米的萨迦最高。来自徐汇区南洋模范中学的陈凤广和南洋中学的杨杰两年前初到萨迦中学,发现各班都有逃课。“不少农牧民孩子觉得读书无用,不如回家放羊。”

  刚开学,因为太想家,两个新生跑了。瓢泼大雨中,道路湿滑,山体脆弱,狼群出没,危机四伏……两名援藏干部跟当地司机边喊边找,终于在120公里外看到了那双疲惫的身影。两个迷路的小孩,像见到亲人般扑向老师。

  “必须尽快遏制逃学。”党支部书记陈凤广和副校长杨杰大胆实验。2013年秋,汇集初一初二所有皮大王和逃学生的实验班开课了,由当过11年班主任的美术老师平旺带班。

  前三个月,老师不留作业,多找闪光点,常备糖果当奖品,只表扬,不批评。“他们好动,就在教室看电视,多上体育课、美术课。”杨杰说,等能坐得住了,再加数学、汉语、藏语课和作业。潜移默化间,行为规范渐入正轨,逃课大减,学生们越来越自信。

  实验班重视美术,教学楼专辟橱窗展示。今年初,10幅学生佳作来沪义卖,筹得1.75万元,把小画家们乐坏了。去年7月,学校从日喀则首届OM(头脑奥林匹克)万人挑战赛捧回11人次一等奖,一半队员来自实验班。

  成立不到两年,实验班却消失了。“因为校风好转,没人再逃课。”陈凤广笑言,“实验时间越短越好,消灭实验班,正是开班的目的。”

  最妙创意 OM登上雪域高原

  萨迦实验班OM队去年凯旋,除了感激校领导,还要谢两个人——亚东中学校长夏时勇和副校长蒋春生。是他俩,破天荒把OM带进雪域高原。

  入藏不久,来自普陀区新杨中学的夏时勇敏锐捕捉到藏区孩子的闪光点。“动手能力强,爱干劳动、做手工,这是寻找自信的突破口。”他的想法与来自桃浦中学的蒋春生一拍即合。

  2013年8月,两位校长与普陀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合作,挑选10名初一学生,从零开始,远程学习OM知识。

  培训半年后,旦增卓嘎等7名学生初次远征上海,参加第35届世界OM中国区决赛,勇夺三等奖和特别奖。西藏孩子的纯真笑声第一次回荡在OM全国赛场。

  颁奖时刻,全场掌声雷动,一身藏装的夏时勇忘情挥舞藏帽,和学生们相拥而泣。

  OM现在已是亚东中学特色校本课程,并推广到全市,深受藏族孩子欢迎。去年7月,日喀则首届OM万人挑战赛来到亚东,设快乐饲养员、纸制斜塔、爬高飞行等趣味项目。

  OM比赛头一回登上了雪域高原。

  今年3月再次来沪参赛,亚东学生已驾轻就熟。孩子们用一连串精彩创意征服评委,而两位援藏校长引进OM,又何尝不是一个最妙创意?

  “OM好处很多。”蒋春生解释,培养实验精神,对学物理有帮助;长见识,许多学生从没出过城,看到城外的多庆湖,像刘姥姥进大观园;锻炼独立生活能力,在上海,他们拿着交通卡,相伴去买材料、做道具,不亦乐乎;增强自信,敢填报内地高中的人数大增。

  最酷教室 智慧屋牵起汉藏亲

  在日喀则,OM已是一项新潮酷炫的活动。说到“酷”,拉孜中学的智慧屋当仁不让。

  各县教育有些通病:师资队伍薄弱、学生创新精神欠缺、信息化手段匮乏。“优秀人才向东流,很无奈。各县向往日喀则,日喀则想去拉萨,拉萨又往内地跑。”援藏干部、拉孜县委书记张劲松坦言。

  留不住教育人才,拉孜援藏小组尝试向互联网借力,与闸北团区委和区青联发起众筹,投入80万元在拉孜中学辟出智慧屋。“普及信息化知识,在线共享名师课程,启发创新思维,让汉藏共享优质资源。”

  走进智慧屋,4个主题区一目了然——科学角里,能动手做趣味实验,感受科技魅力;在学习角,几十台平板电脑将个性化学习体验融入游戏;再到图书角读读上海送来的新书;去民族角饱览丰富民俗文化。

  各区域都搭配了信息化技术,多达50台移动终端、380个慕课视频、200G学习资源,及数万条数据记录,科学分析学习轨迹。

  小小智慧屋,牵起汉藏亲。拉孜中学党支部书记、副校长杨洪峰,也是传递汉藏深情的使者。他大学毕业便进入上海共康中学,教了15年内地西藏班。惜字如金的他,道出一句美文:“1300多年前,我大概是文成公主的随从。”

  杨洪峰刚进藏,当年的学生夏德珍便来探望,他们现在成了同事。“还有数学教研组长普琼,是我第一届学生,真是人生何处不相逢,西出阳关有故人。”

  最佳改造 教师培训仅此一家

  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路上,拉孜巧借外力,远程引进名师,共享教育资源。同样师资薄弱的江孜,如何寻找出路?

  江孜闵行中学党支部书记刘生金来自浦东新区致远中学,入藏首月只做了一件事:调研。他遍访全县29所学校,撰写了2万多字的报告。其中一个焦点问题,直指教师培训。“江孜有上千名中小幼教师,却没一家教师在职培训专业机构,培训零散无序。”

  一边是无处培训,另一边是教学水平低。“初三8个英语老师,无一是师范类英语专业毕业。”刘生金直言,“对藏区许多老师来说,不是要改善教学艺术和方法,而是首先弄明白基本知识点,别讲错。”

  江孜援藏小组对症下药,投入350万元改造江孜一中一栋闲置教学楼——重新装修布局,添置多媒体计算机、远程培训及教学录播等先进设备……焕然一新的教师培训中心诞生。这是西藏第一且唯一的县级教师培训中心,缓解了江孜千余名教师的培训问题。

  不久前,“教师培训中心2.0版”上线。“县教育局新辟门户网站,依托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的专家资源,远程在线授课,拓宽培训渠道。”刘生金介绍,网站兼具校务通知、校本研修、课件共享、视频点播、在线讲座等功能。“希望为当地培养一支带不走的教师队伍,等我们回去了,更多孩子的未来,还要靠他们。”

  最暖投入 每人每天一瓶热水

  在上海援藏的5个县里,珠峰所在的定日县挺特别。这里面积大,相当于2.2个上海;海拔高,4300米高原空气稀薄;生活特别艰苦,2014年前,全县还不通电,小型发电设备能勉强满足手机,至于看电视,只是奢望。

  从松江区九亭二中进藏担任定日中学党支部书记、副校长后,魏春杰迅速习惯了没电缺氧的生活,却对校内一件怪事很难适应。“早在2008年,国家就投资建了澡堂,可多年来从未用过,因为没热水。”他补充说,离食堂、教学楼和办公楼几米远的旱厕,终日臭气熏天,严重影响教学。

  想到这些琐事,魏春杰如鲠在喉。“必须尽快解决配套设施的‘最后一公里’。”去年,学校投入275万元,新建锅炉房、开水房、水厕,硬化路面,改造澡堂。

  如今,开水房搭配锅炉房,保证每人每天一瓶热水,全校师生用上了全县第一个能冲水的厕所,每个月还能洗一次热水澡。从表面看,是改善了硬件,实则有助于培养综合素质,让孩子终生受益。

  魏春杰透露,县里每年有学生考上内地大学,却常有人主动要求转回西藏读书,“因为生活不习惯,不会冲厕所,常年不洗澡,总是喝生水,显得格格不入。”

  这些最暖投入,能帮助藏区孩子们养成喝热水、冲厕所、勤洗澡的卫生习惯,今后更快融入现代文明生活。“项目虽小,但有意义。”魏春杰感慨地说。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专栏
   第A03版:时政·要闻
   第A04版:新视界
   第A05版:新视界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中国新闻
   第A08版:专版
   第A09版:文体汇
   第A10版:话题·动态/文体汇
   第A11版:文体汇/聚焦
   第A12版:人物/文体汇
   第A13版:互动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广告
   第A16版:广告
   第B01版:金融城
   第B02版:人物/金融城
   第B03版:金融城/个人理财
   第B04版:彩票世界/金融城
   第B05版:金融城/房产在线
   第B06版:中国商学院/金融城
   第B07版:金融城/大数据分析
   第B08版:家装专版
   第B09版:金融城/理念分享
   第B10版:基金纵横/金融城
   第B11版:金融城/股市大势
   第B12版:上市公司/金市汇市/金融城
   第B13版:金融城/创新之城
   第B14版:金融城周报/金融城
   第B15版:金融城/互联网金融
   第B16版:上海花城/金融城
   第C0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C02版:设计周/国家艺术杂志
   第C03版:国家艺术杂志/设计周
   第C04版:设计周/国家艺术杂志
   第C05版:国家艺术杂志/现场
   第C06版:专访/国家艺术杂志
   第C07版:国家艺术杂志/趋势
   第C08版:聚焦/国家艺术杂志
   第C09版:国家艺术杂志/艺术评论
   第C10版:文娱台历/国家艺术杂志
   第C11版:国家艺术杂志/新民展厅
   第C12版:艺林散页/国家艺术杂志
   第C13版:夜光杯
   第C14版:夜光杯
   第C15版:阅读/连载
   第C16版:广告
最像藏族汉子的上海援藏干部
孩子的笑脸如格桑花绽放
教育援藏,那些你也许不知道的事
高原学校“新词”盘点
新民晚报新视界A05孩子的笑脸如格桑花绽放 2015-08-29 2 2015年08月29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