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世界目前有3.47亿糖尿病患者。糖尿病不仅影响全身各个脏器、组织和血管的糖代谢,其引起的视网膜病变已成为主要致盲原因。但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还未引起糖尿病患者的重视,有一部分的糖尿病病人从来不做眼科检查。血糖控制不好,总是忽高忽低,更容易使眼底血管发生病变,血管破损、眼底大量出血,视力危在旦夕。
眼科专家董珺医师提醒,无论视力有无改变,糖尿病患者均应接受定期的眼部检查。血糖控制稳定的患者,每半年散瞳检查一次眼底;而血糖控制不稳定的,则可采取三个月检查一次;对于眼部有过手术史及眼底已有病变的糖尿病患者,眼部检查的间隔时间应缩短或遵医嘱复查。
视网膜存在病变,切忌血糖忽高忽低
董医师表示,十一将近,不少糖尿病患者容易摄入过多升糖指数较高的食物,当血糖非常高的时候才想到注射胰岛素来救急,却不想这样的治疗方式对眼底血管的伤害很大。这时,许多人就会疑惑,明明自己可以将血糖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为什么还会出现眼底问题呢?
董珺医师解释说,血糖忽高忽低,容易使患者罹患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引起眼底大量出血会导致患者视物困难,眼前黑影遮挡,严重的甚至造成患者的暴盲。
另外,糖尿病病程与并发的眼底病变关系密切,糖尿病发病5—10年后,如果血糖长期控制不佳,眼底就会逐渐产生病变。视网膜病变初期一般没有眼部自觉症状,偶尔会出现眼睛疲劳。随着病情发展,可有不同表现,如出血、水肿、渗出,严重者新生血管生长,玻璃体大量出血,或出现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及牵引性视网膜脱离,可致视力严重损害。
控制血糖为主,检查眼底为辅
董医师认为,早期控制血糖,并且长期持续地将其维持在较好的、平稳的水平上,对于防治视网膜病变具有积极意义。眼底病变一旦出现,短期控制血糖几乎没有作用。如果在较短时间内快速降低血糖,反而可能加重视网膜病变。因为血糖下降后,视网膜血流量减少,而视网膜血管自动调节能力改善较慢,就会导致缺血加重。还有一些进展很快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即使控制血糖,对病情的改善作用也很小。
因此,董医师建议糖尿病患者要进行定期全面检查,尤其是眼底检查,发现视网膜病变及时治疗,控制病情进展,以免因血糖波动或其他系统病变导致的眼底问题。平时要定时监测血糖,坚持每年体检,每3个月查糖化血红蛋白,防止血糖失控。
听眼健康讲座,与专家面对面交流
为帮助更多眼底病患者了解眼部保健、疾病预防的相关知识及应对方法,新民健康特联合相关机构开展“眼健康系列讲座”,每日电话报名前30名读者可参加本次讲座更可获得专家面对面咨询机会。
感兴趣的读者可拨打新民健康会员服务中心热线021-80261680(10:00-17:00),或发送短信“专家+姓名+联系方式”至 18917328756报名参与,成功报名的读者将免费获得价值88元健康大礼包一份。
新民健康特邀专家简介
董珺 医师
擅长:白内障,眼底病的诊疗;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及眼外伤等的诊疗;黄斑裂孔和黄斑前膜的诊治。
宋蓓雯 医师
擅长:眼科常见病及多发病的诊治;各种出血性、缺血性及增殖性眼底疾病诊断及治疗;多种眼外伤的临床救治;玻璃体/视网膜黄斑类疾病的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