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复制
自称“文艺中年”、“资深奶爸”的高中老师蔡朝阳首先“发难”,表示自己并不是一个“阅读推广人”,“第一我一点也不著名,第二我也没有推广过。”蔡朝阳认为,阅读是一件很私人的事,适合在书房或卧室进行,在公众面前读书是一件很尴尬的事,像在表演一样,“我不太喜欢这个。”有一个年近十岁的儿子的蔡朝阳说,自己只给儿子推荐书籍,虽然也可以把这个书目推荐给别的孩子,但“我和他的经验教训仅供参考,概不负责。”蔡朝阳表示,亲子阅读是有独特性的,这种独特性没法推广,也是不可复制的。
重在分享
不过既然阅读推广人的概念现在这么火,自然也有存在的理由。魔法童书会的张弘认为,之所以存在阅读推广人热,是因为大家有这个需求,年轻妈妈需要有人给予他们一些专业的指导。说话柔声细气的粲然虽然一开场就和蔡朝阳互称粉丝,但她的观点显然要比蔡朝阳“柔和”得多,她表示阅读推广其实是一种分享,对于现在流行的开书目的方式,粲然表示自己也曾是“会沿着书目去爬楼的妈妈”,但书目只能带着自己和孩子走一段时间,最终还是要打破书目。另一位阅读推广人孙慧阳表示:“书目不是问题,如何使用书目才是问题,推广人也不是问题,但推广人的成长和自律是问题。”
资格问题
说到推广人的自律,小学语文特级教师周益民表示早期自己还是很喜欢阅读推广人的身份,但现在越来越不敢自称阅读推广人了,因为没有人来认定这个身份的资格。周益民认为,阅读推广人一要专业,二要独立,还要有热情和技术。周益民表示:“我们受到的影响太多,受到的诱惑太多了,我们真的能非常客观公正地听从我们内心的呼唤吗?”周益民说,现在每年都有全国几大名师推荐书目,明年自己不打算参加了,因为觉得受到的影响太大,渐渐地很难做到非常客观了。至于怎么把出色的书带给孩子带给家长,更是需要有“技术”。本报记者 王剑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