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份针对全球44个国家的近5万人所做的调查报告显示,中国的创业环境友好度较以往有提升,中国人的创业意愿全球领先。
两个考虑驱动创业
2008年,安利公司开始在德国进行具有代表性的创业调查,两年后在11个国家发布了首份安利欧洲创业报告,而第一份全球报告则是在2013年发布,覆盖了24个国家的26000名受访者。2015安利全球创业报告是安利公司迄今为止进行的规模最大的一次调研,来自44个国家的近5万名受访者参与。
从去年开始,中国被纳入安利全球创业报告的调研范围。今年5月起,来自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的1000多名中国人通过电话采访接受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关于创业环境,77%的中国受访者认为,政府是大力支持创业的。
2015安利全球创业报告还显示,超过四成的受访者表示有过创业的念头,而驱动人们创业的两个最强有力的考虑是“不再受雇于人,做自己的老板”和“实现自我价值,完成个人目标”。70%的受访者表示,害怕失败是创业的一个重要障碍,而财务压力和经济危机的威胁是助长这种担忧情绪的最大因素。而在各国当中,中国受访者表现出十分强烈的创业意愿,对创业失败的恐惧感也低于全球平均水平。
创业须找真实需求
害怕创业失败并不可怕,毕竟创业不是说干就干的事。在安利全球创业报告首发仪式上,经济日报中国经济趋势研究院院长郑光兴强调,要创业首先得寻找一种真实的、可持续的需求。而中国社科院民营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刘迎秋补充道,与上世纪90年代百业待兴、人们纷纷“下海”不同,如今的创业需要好的对象、技术以及创新。如果没有这些,创业者很有可能因为发展后劲不足而最终失败。
来自韩国的韩正权所在的创业团队虽然还没有找到天使投资人,但他对创业对象这个问题颇有思考。他说,创业点子必须足够“接地气”,与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这样才会有市场。而安利这样的长青树企业恰恰给我们最好的范例与启示:创业对象必须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而不是一时性起,这样企业才能永葆活力。
提供平台促成创业
尽管大部分中国受访者认为国内的创业环境还不错,南开大学创业研究中心主任张玉利教授在首发仪式上表示,建设并完善创业支持基础设施,包括融资渠道、技术合作和商业支持等依然十分必要,这有助于帮助创业者克服失败恐惧。
安利公司总裁德·狄维士说,“安利原本就是一家创业企业”,而他的父亲理查·狄维士与创业伙伴杰·温安洛创立安利的初衷就是要给普通创业者一个平台。“安利不仅致力于给消费者提供优质的产品,同时也给有志于创业的人提供一份事业机会和一份额外的收入。”
一直以来,安利努力打造大众创业平台,与传统的创业不同,借助安利大众创业平台的创业者并不需要费尽脑筋地琢磨产品和寻找投资人。通过产品支持系统、移动电商系统、顾客体验系统、学习成长系统的支撑,安利不仅帮助创业者实现了创业无忧,也让他们组成一个“创业共同体”,相互学习、共同成长。
上海女孩陈莉大学毕业后没有选择就业,而是和父母一起经营起安利。“我一直都不喜欢朝九晚五的生活,而喜欢自由的工作方式。”
陈莉说,“由于父母年轻时就创业,我受他们熏陶,从小就非常向往一种将生活融入事业的自由创业之路。大学毕业后,我想经营一家小店,一层卖服装,二层做下午茶,售卖自己做的烘焙小点心。但传统创业的资金投入、精力耗费和面临的竞争却让我望而却步。”
认识安利后,陈莉有了新的创意。起初,她就在自己家里开办烘焙沙龙,用安利的皇后锅烘焙小点心,吸引邻居来品尝和体验。渐渐地,陈莉的社交面更广泛了,于是又开设了工作室,开办更大型的烘焙沙龙。“朋友会经常订制我们的西点,也有些朋友和我一同销售安利的产品。我们通过线上消费,线下体验的O2O模式,为顾客定制专属的西点,很受欢迎。未来,我还将举办一些亲子、美容、养生的活动,给顾客的生活增添更多色彩。”陈莉对自己加入这个创业平台充满自豪。
受安利的企业文化影响,陈莉非常热衷于志愿服务。这几年,她参加过不少安利组织的公益活动,如“用音乐去爱”、“暑期爱心课堂”等。在这些活动中,她以自己的“手艺”和正能量去帮助那些弱势群体,并在助人中提升自己。今年,她还被安利公司推荐为“上海市优秀志愿者”。
安利整合传播副总裁托德·伍德沃德先生说:“我们重视企业家创业精神,希望他们可以通过安利的事业获得自信,即便未来投入其他行业。” 本报记者 齐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