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4:新民眼
     
本版列表新闻
     
2015年11月30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透视史上“最好考”国考
  备受瞩目的国考公共科目笔试11月29日启幕,近93万人实际参加考试。2016年度国考招录2.7万余人,增幅达25%,但报考人数并未“水涨船高”。参加考试人数与录用计划数比例约为33:1。这也创下近年来最低竞争比,被称为“史上最好考国考”。

  “今年招考人数之所以比较多,主要是因为几个系统人数比较多的大的中央直属机构,由于历史的原因今年到达退休年龄的人数相对比较集中,所以很多岗位需要补充较多的新生力量,这和公务员队伍流失的情况没有关系。”

  ——人社部新闻发言人李忠回应了“国考大幅扩招是否与公务员队伍人才流失情况有关”的问题。

  “我自己报考的,没想过一定要考上,就是来试试,算是多个就业选择吧。”

  ——1994年生的小余是杭州某大学读会计专业毕业生,她的心态和参加国考的大部分90后一样,对于国考,没有过去那种背水一战的感觉,都说自己是来“打酱油”的,要是考不上,也可以找别的工作。

  “没复习,准备裸考。”

  ——根据新浪教育对国考考生的一项调查,在复习时间方面,截至昨晚6时的统计结果,“没复习,准备裸考”的占33.3%,“一个月以下”的占24.8%,“两三个月”的占18.9%,而复习三个月及以上的仅占23%。

  “虽然北京的空气质量、交通环境都不够理想,可在自己老家就业机会实在不多,待遇水平也比首都差了不少。更重要的是公务员依然能在进京户口指标不断收紧的情况下解决北京户口,所以此次参加国考,我毫不犹豫报考了在京职位。退一步讲,即使考试不成功,我还是希望能够留在北京就业。”

  ——一名在北京参加国考的应届毕业考生告诉京华时报记者。

  “史上最严国考。”

  —— 国考作弊入刑,这可能是2016年度国考的一个大特点。无论是媒体还是考生,都称今年为“史上最严国考”。根据今年11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刑法修正案(九)》,包括公务员录用考试在内的法定国家考试中,组织实施考试作弊的行为被列入刑事犯罪。

  “经过了十多年的国考,毕业生在今年的选择也更加理性与客观。从今年考生报考的情况来看,考生不再蜂拥报考那些看着高大上的岗位,而是更加注重自己的专业匹配、意向地域、考取难易度等。理性选择,这也是竞争趋于合理化的一种体现。”

  ——华图教育公务员考试研究中心的魏发琪分析。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PARIS 2015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特别报道
   第A03版:PARIS 2015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特别报道
   第A04版:新民眼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专版
   第A07版:民生速递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上海新闻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社会新闻
   第A13版:新民资讯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8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20版:财经新闻
   第A21版:夜光杯
   第A22版:夜光杯
   第A23版:阅读/连载
   第A24版:资讯/市场之窗
   第B01版:康健园
   第B02版:医苑/康健园
   第B03版:康健园/保健
   第B04版:康复/康健园
   第B05版:新民健康/互动
   第B06版:医技/新民健康
   第B07版:广告
   第B08版:专版
   第C01版:大虹桥
   第C02版:大虹桥
   第C03版:大虹桥
   第C04版:大虹桥
从中国的人民币到世界的人民币
声音·八方
透视史上“最好考”国考
微信
新民晚报新民眼A04透视史上“最好考”国考 2015-11-30 2 2015年11月30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