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点称生意不做了
新规执行后,记者走访了几家原本设在内环内的烟花爆竹销售点,发现这些小店完全“销声匿迹”。
记者来到沪太路623号的一家爆竹售卖点,店内挂着一张“烟花爆竹销售许可证”。然而老板娘表示,“前几年生意就不好做了,现在管得严,要求又多。很早就不卖了。”
位于老沪太路216号的一家烟花爆竹公司,也已不从事烟花爆竹销售。负责人张先生告诉记者,“在外环内你想买到烟花估计很难。对我们来说,就算是老客户,我们也会问清楚到底是在哪里放。原则上我们卖都不卖。卖不掉就只能卖不掉了。”
年味也要移风易俗
采访中记者发现,市民基本都了解最新的《条例》。
“我觉得挺好,毕竟雾霾天谁都伤不起。”市民表示支持“最严新规”,“只有从严治理,才能有效果。”
也有市民诉说了自己的“爆竹惊魂”。“放鞭炮本身也不安全。我家住11楼,前些年,有人放鞭炮,直接在我家窗口炸了,那真叫吓人。”
“庆祝新年的方法有很多,不一定要通过鞭炮。”有市民认为比起放烟花图喜庆,更重要的还是治理环境,“鞭炮放不放没太大关系,但空气毁了关系就大了。”
另一方面,也有市民表达了自己对“年俗”的想法:“放鞭炮只是一种形式。逢年过节最大的意义是团聚。并不是放鞭炮。”有市民认为眼下最重要的是“移风易俗”,“年俗也要根据时代的发展有所改变。眼下环境污染是大问题,一切还是以大局为重。”
最重要的是自律
对于烟花爆竹的管理,市民也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现在的年味确实有点淡了。”一位市民指出自己的担忧,“不放鞭炮的话,有关部门可以多在其他民俗上下功夫,比如多办一些类似花灯展之类的活动,来增加一些年味。”
也有市民表示,“可以规范一下电子鞭炮。呼吁大家放一些无污染的鞭炮。这样年味和环境就可以两不误。”
“媒体可以加强相关的宣传。”市民表示在烟花爆竹管理的问题上最重要的是“自律”,“大家都知道不该放,就好办了。铤而走险的人毕竟少。”
新民网记者 卞英豪 蔡黄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