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2:封面人物/陆家嘴金融城
     
本版列表新闻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表示~~~
     
2016年03月05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表示
去产能是当务之急,不能拖拖不起
连建明
■ 刘世锦近照 本报记者 胡晓芒 摄
  首席记者 连建明 

  由上海发展研究基金会、中国国际交流中心上海分中心、财政部亚太财经与发展中心和布雷顿森林体系再生委员会共同主办,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支持的“更强劲的全球经济增长:政策、驱动因素和机构”国际研讨会上周末在上海举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发表了“经济转型的双重底部与供给侧改革”主题演讲,他认为中国经济最困难的时期正在过去,当务之急是去产能。

  人物简介

  刘世锦,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55年1月出生于陕西省西安市。1982年2月毕业于西北大学经济系,获经济学学士学位;1986年获西北大学经济系硕士学位;1989年获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经济学博士学位。先后在西北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工作,曾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刘世锦是这几年引起大家高度关注的经济学家,因为他准确预测了中国经济发生的重大变化。这位出生于1955年的西北汉子不仅是几届国家领导人的座上高参,更是学术科研界的风向标,曾多次获得全国性学术奖励,包括孙冶方经济科学优秀论文奖、著作奖,中国社会科学。

  刘世锦对一些问题的“预测”和“直觉”更为业内人士称道,甚至被誉为“神奇”。刘世锦组织的团队成功预测了中国经济将在2013年出现下滑,当时引起较大的反对声,但最终这一预测获得应验,相关论著《陷阱还是高墙:中国经济面临的真实挑战和战略选择》获得当年的孙冶方经济学奖。

  “新常态”已成为中国经济界当下最重要的共识,而刘世锦就是较早提出和系统研究这一概念的学者。作为中国经济“新常态”最早的研究者之一,刘世锦不仅提前预测到了中国经济的回落,并指出其符合规律。他认为,国家经济重心必须切实以提高增长质量为中心,以质取胜应该成为新常态下的大战略。

  房地产价格走势出现区域分化

  中国经济增速这几年出现持续回落的态势,对这样的变化一直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是周期性的变化,有人认为主要受到外部的冲击。但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在2009年,刘世锦领导的一个研究团队依据亚洲一些新兴经济体包括日本、韩国、中国台湾的发展经验,得出一个结论:中国经济将进入阶段性的转换,包括劳动人口、劳动力的变化,更重要的从长期需求角度来讲,触到了所有历史峰值,中国经济增速由高速将转为中速发展。以后中国政府用一个新的概念,就是“新常态”来概括这样的变化。

  现在的变化证明了刘世锦当初的预测是很准确的,刘世锦认为中国经济现在还是面临很大的下行压力,主要是需求下降。中国过去长期的高增长从需求侧来讲主要是高投资,而高投资主要是由三部分组成,基础设施占比20%—25%,房地产25%左右,制造业投资占30%以上,这三项占了中国投资的80%左右。

  其中比较重要的是房地产,像制造业投资也依赖于房地产和出口。房地产投资增速从2013年开始回落,进入历史性的拐点,刘世锦认为因为从长周期来看,占房地产70%左右的居民住宅在2014年达到峰值,以后房地产投资出现回落态势,去年增速降到了2%左右。刘世锦预计房地产投资年增速将会出现负增长,实际上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出现了负增长。什么时候由负转正,大概也是房地产投资的增长速度见底了,整个投资增速也见底了,也就是需求侧底部出现了。估计这个时间应该是在今年下半年或者明年上半年。

  当然,房价目前很分化,二线、三线、四线城市去库存的压力很大,但一线城市房价还在涨,特别是春节以后,有人说是房价暴动。这个问题很值得研究,中国现在房价分化的态势,其实符合房地产市场的特性。什么地方房价上涨?什么地方房价回落?像东北最近几年经济不行,人口是净流出。但一线城市,特别是上海、北京房价都在涨,这几个地方,实际上是中国整个大的城市带、城市群的核心地带,人都往这些地方走,因为这些地方有更高的生产率,更高的收入,由于人口流入,所以房价就往上走。

  不过,刘世锦指出,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最具创造力、生产力最高的地方,房价如果很高,会影响竞争力。因为土地、房价是最基础的要素价格,这个价格涨了以后,相当多的价格都会涨,所以对竞争力实际上是一个削弱。

  还有,这些地方房价上涨到底是市场规律在起作用,还是货币因素在起作用?我们这几年货币是相当宽松的,实际上对去产能没有什么作用,但是钱到哪里去了?现在上涨的房价中有多少货币的因素?这些都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需求性的政策难以解决问题

  现在面临很大的问题是需求相对下降,造成产能过剩。特别是重化领域,比如像钢铁,去年全国的产能已有的和在建的大概有12亿吨左右,去年的产量是8亿吨;煤炭已有和在建的产能56亿吨,过剩的部分都在30%以上。

  严重的产能过剩导致三个结果,第一,PPI超过47个月负增长,最低的时候负5.9%,去年12月份略有回升。第二,工业企业的盈利增长速度从2014年8月份开始出现负增长,到目前为止仍然是负增长。工业利润除去煤炭、钢铁、石油、石化这几个行业,其他行业利润仍然是增长的,就是这几个行业的亏损,把整体盈利拉下来了。第三,相关的财政收入大幅度下降。

  怎么解决这个问题?一种思路认为要放松货币,所谓需求性的政策。刘世锦认为,需求性的政策是解决不了问题的。为什么?因为我们PPI的下降,是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巨大的产能和需求快速回落以后形成的缺口造成的,货币政策基本无效。所以,这几年我们实际上一直在放货币,但过剩的产能有增无减。

  出路在什么地方?就是去产能,这也是这次中国政府改革任务的第一条。只有实质性的去产能,就是物理形态上的去产能,就是你得把它关掉,这样的话才会见效,PPI才能回升,价格才能回升,利润才能回升,一定要有这样的过程。

  过剩的产能有什么影响?刘世锦说:“会压低价格,价格起不来。价格稍有回升,过剩的产能马上启动,产量增加,然后价格又回去了。最近煤炭的价格已经回升了,但是我听到很多的消息,很多过剩产能又开始启动了。只有去了产能以后,价格才能回升,利润才能回升。”

  去产能过程中,我们要有财政上的支出,帮助他们解决收入问题、社保问题,包括转岗就业问题。这部分财政支出,也是扩张性的政策。

  更重要的是,去产能就是把僵尸企业的资金用到效益更好的地方。所以,刘世锦认为去产能的政策,从宏观效应上讲是扩张性的。

  供给侧的改革“必要而紧迫”

  中国经济底部在什么地方?从需求侧来讲,刘世锦觉得重点看一个指标,就是投资的增长速度见底回升,他估计是在今年下半年或者明年上半年。还有一个底,他称之为效益底,从供给角度看,就是供给和需求相匹配的程度。这里有两个指标,一个就是工业的PPI,就是工业品出厂价格能不能止跌回升?恢复正的增长?第二,工业企业的盈利增长速度能不能由负转正?这是两个关键性的指标。

  这两个关键性指标出现后,刘世锦认为出现了效益底,或者从供给角度来看出现了底部,关键取决于去产能的力度、速度。刘世锦说:“我觉得今年、明年,大家会看到两个底部的出现,一个是需求的底,需求的底应该是比较确定的,还有一个是效益底,到底能不能看到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取决于去产能的力度和进度。”

  如果这两个底拉得时间比较长,会出现什么情景?那么,经济增速已经比较低了,PPI仍然很低,企业的盈利水平相当差,很多企业亏损。紧接着银行问题、财政问题都会加剧,甚至不排除某些局部地区出比较大的问题,刘世锦称之为是一种低效益、高风险的陷阱。他说:“我们要防止落入这样的陷阱,要加快改革,就是去产能一定要刀下见菜,比如半年之内一定要有实际效果,这东西不能只说不干,不能往下拖的。不能拖,拖不起。”

  需求侧看,像钢铁、煤炭对应的需求就是基础设施、房地产、出口这些东西,不是说没有增长潜力,但最高点已经过去了,再扩张需求,空间是有限的。

  因此,严重的产能过剩,僵尸企业的退出等等,不抓紧是会耽误时间的,时间是耽误不起的,所以供给侧的改革是必要而紧迫,这是中国政府经济工作思路的一次重大的调整和创新。最近供给侧改革讲得比较多,刘世锦表示没那么复杂,简单一句话,就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看看中国什么地方生产率比较低,你就来解决这个问题。

  中国经济最困难时期正在过去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了五个重点,从中长期来讲,除了五个重点之外,刘世锦表示还有很多重要的事情要做。

  第一,中国仍然存在着行政性垄断的行业,特别是基础产业和服务业,放宽准入、鼓励竞争、优化资源配置的效率的潜力还很大。最近几年我们放松管制,在小微企业进入这个方面做了不少工作,还是有一些成果的。但其实中国问题最大的还是那些,如基础产业、服务业行政性的垄断,包括石油、天然气、电力、电信、铁路、医疗、教育、文化、体育等。

  刘世锦举了电信的例子,“我最近呼吁比较多的就是电信的问题,前段时间我去斐济访问,一下飞机手机上跳出几家电信公司信号,这个80万人的小岛有多家电信公司,中国这么大的国家,是全世界最大的电信市场,理应有更多的电信公司,理应成为价格最低的市场。不是认识的问题,是体制的问题。所以我一直建议,电信行业能不能把民营搞上一两个,进去竞争一下,成本是可以降低的。”

  第二,中国城乡之间,土地、资金、人员这些要素的流动如何配置?一方面农民进城大家讲得很多了,另一方面,中国城市的发展,实际上是城市带、城市圈的发展,在上海这些大都市的附近,上海是特大型城市,中间会有一些中等城市、小城镇,是一个大的城市带。大城市实际上是想疏散人口的,特别是年龄比较大的,但是这些人能不能出去?出去买房子行吗?这个问题如果能够突破,中国房地产发展还有空间。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减少消除各种类似的泡沫,刘世锦认为对中国来讲是很关键的,中国是很容易出现泡沫的。

  说到中国经济的现状,刘世锦说:“大概在五六年前,我们当时提出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是会下一个台阶的,由高速增长转入中速增长。现在面临的问题是底部到底在什么地方?现在一些人看空中国经济,我认为中国经济目前是压力最大的一个时期,也是最有希望看到中国经济转型成功的时期,可能最困难、最难受的时间正在逐步过去。所以我们对中国经济发展前景还是要有信心,快见底了,中国经济不见得那么差。”

  刘世锦认为中国经济触底以后,将转入一个可持续增长的轨道,但基本上是大的L形,不会出现V形反转,不会有太大V形或者U形的反转,而可能是大的L形,在L形的底部会有小的W波动。所以,我们对中国经济发展前景要有一个客观的,从整个经济转型的过程来进行理解。当然现在比较重要的还是要推动供给侧的改革,使增长潜力能够得以充分发挥。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
   第A03版: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
   第A04版: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
   第A05版:全国两会·焦点
   第A06版:全国两会·话题
   第A07版:评论/专栏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新民健康/时令
   第A10版:综合新闻
   第A11版:文体汇
   第A12版:人物/文体汇
   第A13版:聚焦/文体汇
   第A14版:动态/文体汇
   第A15版:广告
   第A16版:互动
   第A17版:国际新闻
   第A18版:夜光杯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阅读/连载
   第B01版:陆家嘴金融城
   第B02版:封面人物/陆家嘴金融城
   第B03版:陆家嘴金融城/中国商学院
   第B04版:个人理财/陆家嘴金融城
   第B05版:陆家嘴金融城/理念分享
   第B06版:股市大势/陆家嘴金融城
   第B07版:陆家嘴金融城/基金纵横/汇市金市
   第B08版:金融城周报/上海物业/陆家嘴金融城
   第C0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C02版:文娱台历/国家艺术杂志
   第C03版:国家艺术杂志/文化时评
   第C04版: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C05版:国家艺术杂志/镜头艺术
   第C06版:民间收藏/国家艺术杂志
   第C07版:国家艺术杂志/艺林散页
   第C08版:家装专版
去产能是当务之急,不能拖拖不起
新民晚报封面人物/陆家嘴金融城B02去产能是当务之急,不能拖拖不起 2016-03-05 2 2016年03月05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