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4:个人理财/陆家嘴金融城
     
本版列表新闻
     
2016年03月05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9元保30万元重疾险,靠谱么?
南希
绍波 画
  近期,朋友圈转发的一条信息引起了不少朋友的关注:9元钱就可投保一份30万元重疾险。

  通常来说,30岁人士投保一份纯保障型的终身重疾险,以30万元保额来计,一年需要的保费大概在2000-3000元。如果30岁人士带有一定储蓄功能的终身重疾险,30万元保额的保费差不多要近万元。如果投保年龄大一些,需要的保费还会更多。

  而现在,9元钱就可以投保30万元重疾险?!这简直太便宜了吧,这事靠谱么?

  此“保险”非彼保险

  笔者仔细查阅后发现,这种9元钱投保30万元重疾险的项目,并非我们传统购买的商业保险,而是一种类似互助保险计划的项目。

  简单地说,这类类互助保险就是你出一点钱,我出一点钱,组成一个小的团体,如果团体中的某某人发生了重大疾病,产生的费用就由团体中的每个成员来分摊。这个原理有点类似于以前很多单位所搞的职工互助基金。

  但是,如果参与的人少,这样的项目显然是没有吸引力的。因为一旦某个成员发生疾病,对别的人来说就是很大的经济负担。

  对互助计划来说,第一个诉求就是参与的人数要多。

  为什么那么便宜?

  其实,商业保险也是用“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大数法则来运作的:收取投保人的保费,形成一个资金池,投保人出险后拿出钱来理赔给他。但是,为什么互助计划的“保费”比商业险便宜那么多?毕竟9元钱只是一趟出租车费钱,几千元很多人就觉得需要考虑考虑了。

  笔者找到了一位互助重疾险的亲身体验者,他是保险行业的研究人员,出于好奇在2014年就参与一个互助计划。

  他首先纠正了“9元钱买保险”的概念,在传统商业保险里,保费是预缴制度,金额是固定的。“9元钱只是一个入门的概念,如果一直要参加,9元只是噱头,资金需要不断追加,最终客户要付出的其实是会接近于总体的平均风险成本的。”

  他说:“我自己所参加的互助计划,先开始的半年,由于设置了等待期,并没有任何理赔,但是在半年后,慢慢的就开始多起来。2014年下半年开始运作的平台会员几万人,目前出险43起。就大数据而言,最终会接近自然保费(也就是扣除商业保险公司运作费用后的裸保费)。”

  在这个项目运作的过程中,也有不少人没法理解这一点,在几次扣除费用后不再持续充值就自动退出的。

  但是,公正地说,互助计划的人员成本、运营费用、核保、理赔、律师费、公证费等这些费用都是由平台来出钱。对于商业保险,这些费用最终都会计算在保费内由投保人来买单,因此互助保险对个人来说,产生的费用确实比商业保险要低。

  还有一个问题:互助计划的投保门槛很低,只需要在互联网上输入个人信息就可参与,会不会出现道德风险,也就是说有人已经知道自己生病了,再来参与互助呢?

  体验者说,他参与的互助计划也采用了和保险公司相同的“观察期”制度,投保半年之内是不能获得补偿的。

  存在隐私泄露风险

  投保人必须了解的是,这类互助计划采用公开透明的模式运作,因此每次理赔,都会对全体会员公布出险人的姓名、疾病状况,甚至配照片、新闻稿,还有家属的稿件等等,这个可能不是每个人都能接受的。

  保险界人士也提醒,由于平台承担了很多运营的费用,势必可能产生利益转换的倾向,比如将所有会员的信息进行出售获得商业回报,产生个人隐私泄露的风险。对于商业保险公司来说,有明确的监管政策,不得出售客户信息,但监管对于互助计划来说是个盲区。互助平台的可持续性运作能力也是参与者们需要慎重思考的一个问题。

  有人说,互助保险是保险的前身,在海外也有不少互助保险公司。但是,可以明确的是,在国内,目前的这类互助计划只是一个“擦边球”,并不是真正意义的保险产品。

  去年5月,保监会出台了《相互保险组织管理暂行办法》,正式对相互保险公司这一组织机构开闸,目前已经有20多家机构申请牌照,但是尚没有一家公司获得牌照。

  门槛低监管力度不够

  事实上,监管层也曾发布风险提示公告,现在市场上的互助保险都是用保险名义来宣传的“互助计划”,很多平台都是科技公司在运营,并没有保险产品销售的资质牌照。此外,由于没有资本金、准备金,风险管控乏力。特别是完全依靠网络渠道招募会员,对会员身份核准、健康状况筛查等也带来很多挑战,道德风险巨大。

  互助计划很容易让人联想起这几年异军突起的P2P,门槛低、互联网基因、满足人们的某一项需求,P2P在几年内遍地开花。不能怀疑P2P这种模式的初衷,但是在运作过程中,由于可复制性强、建立公司的门槛低,互助计划也很容易成为非法集资的温床。

  在互助计划项目中,资金的监管仅仅采用“专管专用、互相监督”的形式,对于风险控制是非常薄弱的。可能对于某一个参与者来说,投入的钱不多,但是按照几十万、几百万元的会员来计算的话,涉及到的资金也是庞大的。更重要的是,如果因为参与的项目产生了风险,又没有投保商业保险,一旦出险对于个人的损失不容小觑。      南希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
   第A03版: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
   第A04版: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
   第A05版:全国两会·焦点
   第A06版:全国两会·话题
   第A07版:评论/专栏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新民健康/时令
   第A10版:综合新闻
   第A11版:文体汇
   第A12版:人物/文体汇
   第A13版:聚焦/文体汇
   第A14版:动态/文体汇
   第A15版:广告
   第A16版:互动
   第A17版:国际新闻
   第A18版:夜光杯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阅读/连载
   第B01版:陆家嘴金融城
   第B02版:封面人物/陆家嘴金融城
   第B03版:陆家嘴金融城/中国商学院
   第B04版:个人理财/陆家嘴金融城
   第B05版:陆家嘴金融城/理念分享
   第B06版:股市大势/陆家嘴金融城
   第B07版:陆家嘴金融城/基金纵横/汇市金市
   第B08版:金融城周报/上海物业/陆家嘴金融城
   第C0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C02版:文娱台历/国家艺术杂志
   第C03版:国家艺术杂志/文化时评
   第C04版: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C05版:国家艺术杂志/镜头艺术
   第C06版:民间收藏/国家艺术杂志
   第C07版:国家艺术杂志/艺林散页
   第C08版:家装专版
9元保30万元重疾险,靠谱么?
榨出年终奖的最大效用
最大限度享受信用卡优惠
新民晚报个人理财/陆家嘴金融城B049元保30万元重疾险,靠谱么? 2016-03-05 2 2016年03月05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