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2:聚焦/文体汇
     
本版列表新闻
三月,三个版本在上剧场上演~~~
三月,三个版本在上剧场上演~~~
     
2016年04月03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三月,三个版本在上剧场上演
《暗恋桃花源》何以屹立30年?
朱光
■ 2015年大陆版《暗恋桃花源》
■ 2006年大陆版《暗恋桃花源》
■ 1991年台湾版《暗恋桃花源》
  《暗恋桃花源》(以下简称“暗桃”)是戏剧专业的教科书,也是一封写给上海的情书。整个三月,导演赖声川的专属剧场“上剧场”,邀来三个版本的“暗桃”,形成了“暗桃月”,在引起该剧何以屹立30年不衰话题的同时,也引来了演艺生命与该剧重叠的艺术家和明星。奇妙的是,该剧1986年在台湾创作之初,剧组里几乎没人真的“见识”过上海,大家全凭着对上海的“暗恋”才完成了创排。

  “暗恋”上海的情结

  “好安静啊,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安静的上海……”这是《暗恋桃花源》中的第一句台词。赖声川的母亲是宁波人,小时候曾在上海生活过,会说上海话,如今已回沪定居。因此,赖声川能听懂沪语。在港台老电影里,社会精英都能说一口上海话。老一辈港台人士始终认为,上海是个魅力十足的城市。赖声川说,“上海人”完完全全是个褒义词,等同于“眼界开阔有格调”。初创剧组里,扮演“老导演”的盛才新是唯一的上海人。直到1998年赖声川第一次来上海,才发现自己搞错了外滩公园的位置。

  赖声川的个人经历并没有与“暗恋”故事重合的部分:“在1949年之后的大时代,有太多太多的传说,但是我并没有听到过类似江滨柳和云之凡的故事。这个故事虽是我发明的,但源于我小时候感觉到的长辈隐藏起来的东西。这个叔叔、那个阿姨的故事,让我感觉那是一个个人遭遇很离奇的时代,也是一个很多情感要掩藏起来的年代。这些元素的叠加,就形成了‘暗恋’。”著名影评人周黎明看了好几遍这戏,有时候在北京,有时候在杭州,他说:“该剧三分之一在讲上海,我坐在上剧场里听到台词中说到黄浦江,感觉很奇妙。这戏把上海塑造得很浪漫、很遥远但又很亲近……”

  因为“暗恋”的剧情围绕上海这个魅力城市展开,所以城市的魅力也会为其加分。该剧每巡演到一个城市,配角就会因地制宜地换台词。例如,在北京演就会把“黄浦江”换成“亮马河”。在上海演时,顺子会把布景错送往昆山;而在北京演,他则会把布景错送往通河——还上了西直门立交……但唯有在上海演这戏,观众才会觉得“对!”

  无限成长的结构

  《暗恋桃花源》之所以成为戏剧学院的教科书,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有无限成长性的结构。一个排演当代悲戚戚“暗恋”故事的剧团,与一个排演古装闹剧“桃花源”的剧团同抢一个舞台,从而形成了从故事、情感到理念的“对撞”。当“暗恋”剧组的台词与“桃花源”剧组的台词无缝对接时,人生的荒诞感就出现了——悲剧里也会有充满喜感的瞬间;这一刻的喜剧也可能以悲剧告终。生活的真相其实是:悲喜交集,福祸相依。

  著名编剧史航问赖声川,最后一幕,当云之凡来医院看望暮年的江滨柳时,提及儿子在楼下等她,她的先生很好——那么,她与江滨柳错失之后,到底结没结婚呢?赖声川答:“这要看演员的心情。如果演员心情好,就可能从语气中透露出幸福感来,那就是有;如果演员心情不好,就可能语气闪烁,那就是没有。”因而,“暗桃”也让舞台成为了“镜子”,映照出演员、观众的心境。

  曾经扮演过春花、并执导过“暗桃”若干版本的丁乃筝表示:“虽然大家在看‘暗恋’结尾时都会掉眼泪,但是其中还是有小小温暖的,40年过去,他们至少还能握到对方的手;但一开始嬉闹得很的‘桃花源’到最后显出了真正的悲凉——老陶见识过桃花源后想回到武陵感化所有人,但最终自己崩溃了。” “暗恋”看起来讲的是“忘不了的两岸情怀”;“桃花源”讲的其实是“忘记了历史才能快乐地进入乌托邦”——到底哪一个故事更让人悲伤到骨髓里?

  除了细节、层次丰富到让人辨不清故事的悲喜,“对撞”这一手法还让该剧“撞”出了各种版本。“暗恋”与唱越剧、歌仔戏的“桃花源”都“对撞”过,产生完全不同的气质。 

  首席记者 朱光

  《暗恋桃花源》剧情梗概

  “暗恋”和“桃花源”是两个不相干的剧组,他们因都与剧场签订了当晚彩排的合约而争执不下,谁也不肯相让。由于演出在即,他们不得不同时在划了“三八线”的舞台上彩排,遂成就了一出古今悲喜交错的舞台奇观。

  “暗恋”是一出现代悲剧。江滨柳和云之凡在上海因战乱相遇,也因战乱离散;其后两人不约而同逃到台湾,却彼此不知情,苦恋40年后才得以相见,而江滨柳已濒临病终。“桃花源”则是一出古装喜剧。武陵人渔夫老陶之妻春花与房东袁老板私通,老陶离家出走桃花源,感觉世外桃源真轻松……待他回武陵后,春花已与袁老板成家生子。看似嬉闹的桃花源里,其实没有一个人得到他们追寻的梦想……该剧第三条线,是有一个寻找男友“刘子冀”疯女子时常上场“搅局”……

  记者手记

  “变形不变心” 抓住观众心

  影视、小说往往都是遗憾的艺术——一旦成片、落笔,便不能更改。时间,通常让大部分这类作品成为“文献”。而戏剧则完全不同,它能随着时代的前行,不断在舞台上重现第二轮、第三轮;经典版、纪念版……只要每个版本都契合当下,被赋予的新细节、拉近时空距离的台词,都能让观众感觉到戏的“宛如新生”。10年前,黄磊与谢娜有一段关于“抢购房子”的对话,今年3月听来依然能引发共鸣;去年美国版上演时,有关“山茶花的美,很难演哎!”被删改——因为有人认为“山茶花”的“白”体现的是“气质高雅”的审美观,很可能引发种族歧视……好的戏剧可以“变形不变心”。

  最初,赖声川为剧名《暗恋桃花源》纠结过,“看起来不合文法,有人建议是否可加个中点,但一加中点,意思又不对了。”30年过去,从来没有人对剧名提出过文法问题。当初,剧组觉得30年后能成为“文献”就已经很不错了,结果,因为《暗恋桃花源》,台湾表演工作坊落户到了该剧发生的地方——上海。

  每一个时代都可以入戏,高明的戏剧有些地方看似不合规矩,但是精巧的结构、反映时代热点的细节以及庞大的包容性,却能让每个观众找到自己对应的点,从而显现自己的生命力。 

  朱光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读者之声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社会新闻
   第A06版:新视界
   第A07版:新视界
   第A08版:街拍/目击
   第A09版:中国新闻
   第A10版:新民资讯
   第A11版:文体汇
   第A12版:聚焦/文体汇
   第A13版:文体汇/人物
   第A14版:动态/文体汇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广告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阅读·连载
   第B06版:都市专栏/星期天夜光杯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国学论谭
   第B08版:译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B09版:星期天夜光杯/新智
   第B10版:纪实/星期天夜光杯
   第B11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闲话
   第B12版:快乐作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C01版:金色池塘
   第C02版:晚晴风景/金色池塘
   第C03版:金色池塘/长命百岁
   第C04版:银发社区/金色池塘
《暗恋桃花源》何以屹立30年?
“年轻版蒙娜丽莎“将来沪展出
新民晚报聚焦/文体汇A12《暗恋桃花源》何以屹立30年? 2016-04-03 2 2016年04月03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