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03:金色池塘/长命百岁
     
本版列表新闻
     
2016年04月03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感知爱心年逾百岁
顾德惠
  文/顾德惠

  2015年冬日,笔者随同本市甘泉路街道新长居委会人士再一次探访年逾百岁的退休职工韩世昌,只见他手握放大镜正在阅览报纸。得知客人进门,老寿星反应敏捷,迅即招呼大家就座。他很快认出了日常频频奉献爱心的一位居委会干部,表示:“圆梦百岁,真是新社会带给阿拉老百姓的好福气呀!”

  老寿星韩世昌生于1913年9月,祖籍浙江绍兴,他三岁那年其母不幸病故,外婆抚养又送他上学,爱如掌上明珠。韩世昌12岁被带到上海,跟随在沪经商的父亲“学生意”,吃苦耐劳,抢挑重担,也当过“账房先生”,熟悉多种业务。解放后,他在企业任职,后入钢铁研究所搞科研工作,直至上世纪70年代初退休。

  老寿星记性颇佳,念念不忘所感知的爱心。他有六个女儿,一大家子计20多口人。忆述他2013年百岁寿诞那一天,身旁欢聚国内外好多亲友,衷心祝愿他“福如东海大,寿比南山高”。更让他高兴的是:普陀区甘泉路街道老龄办联手居委会人士,也专程赶来一道向老人家祝寿贺喜,转交了市政府特制的 “贺韩世昌百岁生日”精美纪念册,献上鲜花、喜庆大蛋糕和大红礼包,让他又一次深切感受和谐社会幸福家庭源远流长的爱心!

  又忆述几年前,家里人担心他年寿已高难以经受长途舟车劳顿,百岁老人却执意要回故乡看看……为了满足百岁老人心愿,全家人反复酌斟,最后决定利用国定“长假”期间,由亲属几位年轻人驾驶私家自备小轿车,同时,他的年逾古稀的几个女儿寸步不离护持左右,包括路上专供百岁老人使用的便携式马桶洁具等日常用品,就载满了一辆小车。车、物全是家属自费购置的。考虑期颐之年老人体力实际承受程度,特地减慢行车速度,宁停三分不抢一秒,小心翼翼,安全稳妥,才让这位“人端”韩世昌 “叶落归根”回故乡看看旧颜变新貌的又一个美梦成真。当然,此行一帆风顺,也体现了老寿星家属几代人不辞辛劳千方百计奉献的一片爱心。

  百岁老人感知爱心,也富有爱心,年轻时经常探望外婆并购买礼物赠与家乡亲人;又悄悄资助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当年工作单位家里有特别困难的同事;退休后,捐款捐物帮助别人,乐此不疲……他有固定的退休工资;年届百岁高龄,又有街道政府定期赠予的补助费;还有家属每月自愿供奉的“孝敬钱”至少700元——六个女儿每人100元钱加上一个外孙乐意掏出200元钱;另有其他亲友等人奉献爱心的礼金礼物……难能可贵的是:韩世昌一如既往用他的特殊方式慷慨回馈社会——远的不说,只说耄耋之年,他就为汶山大地震等灾区人民屡屡捐助钱款衣物,每一次均出手大方,亲自送达募捐地点。只是近年来梦圆百岁,上下楼梯步行远路虑及安全,这才委托孩子们代劳将他的捐款一次又一次送到有关地点。小女儿在旁插话:“最近两次是我代老爸将捐款送出去的,一次300元,另一次500元。”百岁老人常说:“读报得知助贫脱贫消息,想想阿拉安度晚年,不愁吃穿用的,应该为灾区灾民和贫困人们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俗语说:愉快为生命要素!助人为乐,自得其乐,与人同乐,也能让更多的人快乐,感知爱心,真情互动,让更多的人延年益寿。你长寿、我长寿、他长寿——大家长寿,何乐而不为?”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读者之声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社会新闻
   第A06版:新视界
   第A07版:新视界
   第A08版:街拍/目击
   第A09版:中国新闻
   第A10版:新民资讯
   第A11版:文体汇
   第A12版:聚焦/文体汇
   第A13版:文体汇/人物
   第A14版:动态/文体汇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广告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阅读·连载
   第B06版:都市专栏/星期天夜光杯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国学论谭
   第B08版:译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B09版:星期天夜光杯/新智
   第B10版:纪实/星期天夜光杯
   第B11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闲话
   第B12版:快乐作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C01版:金色池塘
   第C02版:晚晴风景/金色池塘
   第C03版:金色池塘/长命百岁
   第C04版:银发社区/金色池塘
“三粥两糊”伴长生
感知爱心年逾百岁
常动脚趾缓解足跟痛
喝花茶 解春困
扫一扫
公告
新民晚报金色池塘/长命百岁C03感知爱心年逾百岁 2016-04-03 2 2016年04月03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