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3:要闻
     
本版列表新闻
~~~昨日完成首次全区合练 将开启中国空间“巨无霸计划”
~~~昨日完成首次全区合练 将开启中国空间“巨无霸计划”
     
2016年09月14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天宫二号”最快明日发射
昨日完成首次全区合练 将开启中国空间“巨无霸计划”
程绩
主要太空实验 新民图表 制图 叶聆
  本报记者 程绩

  9月,大漠深处的额济纳旗进入最美的季节,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长征二号F火箭与“天宫二号”组成的器箭组合体,正垂直地矗立在发射塔架中,静待发射。

  昨天,“天宫二号”发射任务顺利完成了首次全区合练,这是发射前最重要的一次演练,最快明天,“天宫二号”作为我国首个真正意义上的空间实验室,就将搭载14项高精尖的实验载荷,发射升空。

  “天宫二号”将与即将在10月中旬发射的“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交会对接,共同开启中国空间站建设的“巨无霸计划”。

  新任务

  2名航天员太空生活30天

  此前,“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总设计师朱枞鹏介绍,“天宫二号”主要有三方面任务:一是接受航天员的中期驻留返回。二是突破和掌握货运飞船交会对接以及推进剂补加等技术。三是为系统开展空间科学实验提供更强的载荷支持能力。

  “天宫二号”即将接力功成身退的“天宫一号”,航天科技集团空间技术研究院研究员李颐黎表示,“天宫二号”与“天宫一号”相比,没变的是外形,变化的是“内心”。

  “天宫一号”是目标飞行器,主要执行的是和载人飞船配合完成空间交会对接试验任务;而“天宫二号”则是我国第一个具备太空补加功能的载人航天实验室,要第一次实现航天员30天驻留、第一次试验推进剂太空补加技术,以及开展大规模的科学实验。

  “天宫二号”作为空间实验室,已是小型空间站的雏形。

  “天宫二号”的轨道模式、控制模式及地面运作模式完全等同于空间站。交会对接任务轨道从“天宫一号”时距离地面343公里将上升到近400公里,对星下同一地点的重访周期也从2日增加到3日。

  飞船发射方式也有较大变化,“天宫一号”交会对接任务时采取定点瞄准发射方式,让飞船和目标飞行器相互靠近。而“天宫二号”转为动态瞄准,调整飞船发射窗口,更适应未来空间站的对接要求。

  新改造

  航天员可收发电子邮件

  “天宫二号”发射之后,将会有两名航天员入住天宫。在一个失重的环境中生活30天,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为此,“天宫二号”在内部增加了很多贴心的设计,更加方便航天员的工作和生活。

  “天宫二号”首次使用可展开的多功能小平台。有了它,航天员可以在上面写字、吃饭、做一些科学实验,生活工作两不误;在通信方面,为航天员配备了蓝牙耳机和蓝牙音响;内部生活设施方面,用地板取代了地毯,舱内灯光采用米黄色色调,亮度可手动调节,并为每个航天员安装了床前灯。

  “天宫一号”上只有电子邮件上行功能,而“天宫二号”增加了邮件下行能力。航天员在“天宫二号”舱内可以收发邮件操作。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副主任李剑表示,“天宫二号”任务将实现航天员和地面无障碍通信,传输速度可满足音频、视频发送需求。

  “我们要以人为本,给航天员创造更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我们系统地开展了宜居性设计,包括衣食住行,包括声光、舱内的装饰、降低噪音,还有方便航天员的生活,增加了一些辅助设施。”朱枞鹏表示。

  不仅装备更豪华、装载量提高、内部环境更好,搭载的设备也更先进。“天宫二号”上搭载了全新配套的空间应用系统的科学设备,无论是数量还是安装复杂程度,都创造了历次载人航天器任务之最。

  值得一提的是,“天宫二号”的系统设计是模块化的,也就是说它出现问题时可以快速更换和在轨维修,这在国内空间领域属于首创。

  新实验

  14项实验包括中外合作

  “天宫二号”上要进行的各类实验达到了史无前例的14项,堪称中国载人航天最忙碌的空间实验室。

  这些实验涉及微重力基础物理,空间材料科学,空间生命科学等多个领域。其中,有两项需要航天员直接参与操作。有一项是国际合作联合研究的项目。

  在“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中将开展两种代表性的植物——拟南芥和水稻的培养实验,着重探索在太空环境中如何控制植物开花结种的技术与方法,为建立保障人类长期空间生存所必需的生命生态支持系统奠定基础。

  由量子卫星墨子号引发的“量子热”,也将在“天宫二号”任务中延续。空地量子密钥分配试验将在国际上首次开展天-地超远距离量子密钥传输,及业务数据天地激光通信。该实验突破并验证量子密钥生成、分配、提取、光信道保持等关键技术,进行体制验证,保持中国在该领域的领先地位,为未来建立不可破译的信息安全系统,在国际上率先建立实用化的保密通信网络奠定基础。

  “天宫二号”还将检验最新安装的机械臂,测试开展舱外搬运和维修,这个机械臂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自主研发。这种设备目前在国际空间站上已经使用,但在我国航天领域仍处于试验阶段。机械臂其实就是一种典型的空间机器人,它能用于空间站在轨组装、在轨维修、货物搬运与转移、辅助航天员出舱活动等,是空间站建设和运营的关键装备。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专版
   第A07版:上海新闻/新民邻声·热线
   第A08版:广告
   第A09版:生态上海
   第A10版:新民邻声·话题/综合新闻
   第A11版:专题报道
   第A12版:上海新闻
   第A13版:上海新闻
   第A14版:广告
   第A15版:社会新闻
   第A16版:中国新闻
   第A17版:广告
   第A18版:国际新闻
   第A19版:国际新闻
   第A20版:国际新闻
   第A21版:文体新闻
   第A22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23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4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5版:财经新闻
   第A26版:新民健康
   第A27版:新民健康/慢病
   第A28版:夜光杯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连载
   第A31版:阅读
   第A32版:广告
   第B01版:新民教育
   第B02版:校园内外·广告/新民教育
   第B03版:新民教育/松江教育
   第B04版:校园通讯/新民教育
   第B05版:汽车周刊
   第B06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B07版:汽车周刊/车界车市
   第B08版:大购网专版
“天宫二号”最快明日发射
上海多支团队为 “天宫二号”造科研“神器”
新民晚报要闻A03“天宫二号”最快明日发射 2016-09-14 2 2016年09月14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