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下午,导演冯小刚在自己的微博上发了一封“‘潘金莲’写给王健林先生的公开信”,字里行间直指万达因私人恩怨玩垄断,使其新作《我不是潘金莲》在万达院线的首日排片率只有10.7%,远低于39.3%的全国平均排片率。
事起“挖墙皮”
在长微博里,冯小刚用“潘金莲”的口吻,称电影《我不是潘金莲》在万达院线排片遇冷的原因,是因为“小公司华谊从贵集团挖走一小墙皮”。冯小刚称,万达在影视行业已形成垄断,并引用坊间传闻认为,“凡这家小公司出品的影片,万达院线皆予以封杀”。
记者从院线排片表上看到,《我不是潘金莲》放映首日,在全国其他院线排片平均值为39.3%,在国内票房前五的院线中,上海联和为45.7%、中影星美为41.79%、大地为45.3%、南方新干线为37.35%,排片占比都接近或超过40%,而万达的排片率确实只有10.9%”。为此,冯小刚说:“10.9%的排片,反映了贵集团10.9%的胸怀;这种小胸怀,反映了小格局。”
这封公开信把万达与华谊两大公司的矛盾公诸于众,不少网友认为是揭开了电影排片过程中的“小秘密”。实际上,这源于华谊兄弟与万达院线两家公司的人事博弈。今年2月,万达的高管叶宁突然辞职,一个月后出任华谊兄弟高管,有人称万达院线不满叶宁跳槽带走了项目,两家公司的关系也因此微妙起来。
针对冯小刚致万达的公开信,万达总裁王健林的儿子王思聪在微博作出回应,承认两家公司确有“私人恩怨”。“咱就事论事,只准华谊挖我们有敬(应为“竞”)业协议在身的高管,不准我们有任何不悦?只准你们排片挤走别人,不允许我们对你片的不看好而降低排片?”他同时强调,没有人和钱过不去,如果“潘金莲”票房好,万达也一定会按程序化的流程增加排片。他喊话冯小刚:“你作为一个导演,用拿得出手的作品说话,岂不是更好?”
恩怨引报复?
昨天,面对媒体对于这场“微博大战”的质疑,冯小刚说:“我觉得这是特别简单的一件事,由于万达和华谊兄弟这两家公司存在恩怨和矛盾,所以万达‘报复’到了导演的作品上。作为一个导演,我非常希望我的电影能够让更多观众看到。”
冯小刚指出,此前华谊万达已经有了两次市场博弈,今年7月,华谊出品、知名歌手郑钧导演的作品《摇滚藏獒》上映首周,全国平均排片占比约6.7%,万达院线的排片占比为3.33%;同样是7月,《陆垚知马俐》在全国所有院线预排片平均占比达到24.34%,但在万达院线的排片仅占5.24%。“那么下面还有谁呢?还有章子怡和葛优演的《罗曼蒂克消亡史》,还有管虎导演的《八百壮士》,也就是说,所有导演的作品都有可能由于两个公司的恩怨而遭到报复性的排片,这对中国电影产业的伤害是非常大的,这不是我冯小刚一个人的事。”
冯小刚还透露,王中军因为害怕与万达的关系闹僵,还特意跑到王健林那去赔礼道歉,但是王健林并没买他的账,所以,他只能把这个矛盾公开。“华谊没有院线,而万达是占比13%这么大的一条院线,他觉得他不敢把这件事公开挑明、不敢撕破这个脸,是因为电影公司要依靠院线卖场。但万达左一个嘴巴右一个嘴巴,第三个嘴巴就抽到我这儿了。用老炮儿‘六爷’的话说就是,我是不怕事的,不光我不怕事,我们这个片子里面的李雪莲也不怕事。” 本报记者 张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