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5:要闻
     
本版列表新闻
从重视疾病转向提高生存质量~~~
从重视疾病转向提高生存质量~~~
从重视疾病转向提高生存质量~~~
     
2016年11月24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从重视疾病转向提高生存质量
中医“治未病”大有作为
左妍 施捷
  第九届全球健康促进大会期间,中医药文化吸引了全世界目光。昨天的“中医药发展”平行论坛上,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倡议,发挥传统医学在健康促进方面的作用,在维护健康、防治疾病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中医药引世人瞩目

  王国强指出,中医药不仅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也是中国对人类健康的贡献,对一些国家的传统医学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世界卫生组织传统医学与补充医学处处长张奇也说,目前传统医药受到了全球青睐,在非洲、亚洲、澳大利亚和北美,越来越多的人采用传统医药治疗方法。

  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凯先说,过去几千年,中医药为健康保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晋代葛洪最早提出用含碘的食物治疗甲状腺疾病;中国首先使用人痘进行天花免疫,并在17世纪普遍运用和推广这项技术,是中国对人工特异性免疫一项重大贡献。中医药在现代疾病治疗方面仍发挥着重要作用,如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刘嘉湘教授领衔的扶正化淤方治疗慢性肝纤维化,如今在美国已经完成二期临床,三期临床正在进行。

  中西并重促进健康

  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说,医学目的从“治人的病”转向“治病的人”,从“重视疾病”转向关注“生存质量”,从重视躯体疾患到重视人的心理失衡。用中国式办法解决好医改这个世界性难题,就是“中西并重,预防为主”。

  今年,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提出,中西并重是我国的显著优势。国务院制定了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从中医的养生保健、治疗、康复、养老服务等七方面做作部署,扩大服务半径。王国强说,覆盖全国的中医医疗服务体系,以简、便、廉、验的特色,有效降低了医疗费用。

  “治未病”层层推广

  论坛中,上海市长宁区区长顾洪辉介绍,长宁区2009年正式启动“治未病”健康工程,2011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首批区域“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试点区。将辖区内公共卫生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形成“1+2+10+40+X”的服务体系,即建立1个区级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的常设专业管理机构,负责“治未病”工作的综合协调和业务管理;依托区属二级三级中医医疗机构,建设2个“治未病”中心,为基层提供技术支撑;扶持1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0家社区卫生服务站作为基础网底。截至2015年底,54万人次接受了中医体质辨识及健康服务指导,184万人次接受了中医药技术的干预。

  甘肃省定西市市长唐晓明介绍,他们用最简单办法解决老百姓基本健康问题:对55岁以上男性及45岁以上女性群体进行“拉网式”体检,建立健康档案,并用中医手段辨识体质。 本报记者 左妍 施捷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要闻
   第A06版:评论/随笔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新民邻声·热线/上海新闻
   第A11版:综合新闻/新民邻声·话题
   第A12版:生态上海
   第A13版:社会新闻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广告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国际新闻
   第A18版:文体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20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1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2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A23版:新民健康/健康+
   第A24版:财经新闻
   第A25版:夜光杯
   第A26版:夜光杯
   第A27版:连载
   第A28版:阅读
   第B01版:新民楼市
   第B02版:楼市资讯/新民楼市
   第B03版:新民楼市/楼市资讯
   第B04版:好吃周刊
   第B05版:好吃周刊/美食物语
   第B06版:美食大观·广告/好吃周刊
   第B07版:大网购专版
   第B08版:资讯·广告/市场之窗
让世界各地分享“健康上海经验”
中医“治未病”大有作为
打造惠民健康科普平台
新民晚报要闻A05中医“治未病”大有作为 2016-11-24 2 2016年11月24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