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在现场发现,这所由刘海粟创办、对近代中国美术产生巨大影响的学校处境不佳:挤满“七十二家房客”的建筑内昏暗逼仄,外立面被“刷脸”,艺术大师争相合影的弧形梯也被“拗直”。2011年9月6日,本报曾刊发美专老楼淹没在市井烟火气中的报道,五年过去了,老楼的守护仍急需专家支招。
曾经遍布大师脚印
或许只有六十岁以上的市民才知道黄浦区顺昌路550弄藏着一个“美专里”,而它的名字源于刘海粟创办的上海美术专科学校。该校成立于1912年,最初选址乍浦路,几易校址,于1926年来此办学。1952年起,顺昌路校舍变为民居。
在顺昌路永年路,一栋灰色三层楼房便是美专教学楼,大楼的另一面为红色砖墙,被水管、电线、空调外机等纠缠着,显得杂乱无章。要进入二三楼,需顺着弧形梯而上,90多年前,楼梯上曾布满了在此任教的潘天寿、黄宾虹等大师的脚印,也是程十发、李可染等美专毕业生最爱合影的地方。遗憾的是,两侧扶手处早被涂成了“阴阳脸”,右侧楼梯已被“拗直”,不再与左侧呼应。三楼曾是敞亮的画室,当年的裸体写生课曾惊动了军阀孙传芳,如今大房间被割成了十多个小屋,家家户户搭起了阁楼。
不远处是两栋宿舍楼,走廊昏暗狭小,楼道的墙壁布满灰垢,张贴着“楼道口边上不准随便大小便”的提示,外立面的红色砖墙和灰色窗框被不均匀涂抹成白色,部分木质栏杆被水泥墙替代……
拆迁消息并不确切
近日有市民反映说,美专旧址片区可能面临拆迁。不过顺昌路的不少居民告诉记者,“动迁说了好多年,但又一直没动静,不清楚最新的情况”。黄浦区规划和土地管理局以及打浦街道办事处方面称,目前并无相关说法,“有情况会贴公告的”。
尽管如此,老楼的残破程度却一直让美术界和文物界人士忧心忡忡。雕塑家、华东师范大学美术系副教授王曜表示:“我们一直注重弘扬海派文化,而美专在海派文化中的作用是初创性的。保护好美专旧址,就是守护这座城市的记忆”。
保护方向引人关注
老楼的保护引起了各界的关注。老美专的未来让华师大美术系副教授王曜联想到了新近成立的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如何深入挖掘上海文脉,梳理其发展逻辑并从中找到城市文化特质和内在动能,值得深思”。上海交通大学建筑文化遗产保护国际研究中心主任曹永康指出,美专老楼的保护应凸显它的历史意义,“旧址若能恢复成美术学校或建成纪念馆、博物馆,比作为居民楼更能体现价值”。
上海市文物局文物保护管理处处长李孔三表示,美专旧址已列入上海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名录,保护会加强,“黄浦区以及刘海粟美术馆等都在进行档案调查、方案论证,未来可能会结合周边发展对其进行保护。”本报记者 肖茜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