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象级事件
闽系房企集体转战上海
这些年来,闽系房企将总部迁移至上海的脚步从未停歇过。从最早来上海“探路”的世茂、旭辉,到后来异军突起的阳光城、泰禾、融信,无一例外的都是闽系房企。
2013年,又一家闽系实力房企中骏置业来到了上海,并在2015年—2016年期间完成了将第二总部设在上海的战略性迁移。2016年,中骏置业全年合同销售额达235亿元人民币,全年同比增长超过60%。其中,上海区域公司年销售指标约72亿元,实际完成超过85亿元,上海城市公司全年销售额更是名列沪上房地产企业排名前12强。
在成为2016年沪上极为耀眼的一匹黑马后,中骏置业再接再厉,继续驰骋。2017年元旦,中骏集团正式将总部迁移至上海。如今以上海为原点,展开全国布局已成为中骏集团旗下核心企业中骏置业及众多闽系房企的共同目标。
(以上数据排名来自“克尔瑞官方2016年度上海房企销售权益金额排行榜”)
探究“凤栖梧桐”背后的真相
闽系房企涌入上海,这并非随机与跟风,而是一件顺理成章的事情。福建省东南商务管理研究院院长许安心分析:上海与福建在人文环境上本身就有着更多的相似性,而上海的人才优势和资金便利性是闽企青睐的主要因素。
事实证明,上海对于中骏置业等闽系房企的意义远非一个长三角据点那么简单,而是有着更为深远的战略意义。就中骏置业而言,早在2013年就提出了立足海西,拓展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的区域聚焦战略,首次将长三角经济区划为公司重点关注区域。当年年底中骏置业以“迅雷”之速在上海成功取得其第一幅商办用地,标志着区域聚焦战略的落地。
2015年是中骏置业高速发展的一年,这一年中骏置业全面进驻北京、上海市场精准拿地并立稳脚跟,全年土地储备最高峰约有1000万平方米。从中骏置业销售业绩来看,2014年全年合约销售额119.08亿,其中约70%-80%来自于福建地区;而2015年全年合约销售额145.11亿,其中约50%来自于北京、上海地区,再次证明了中骏置业在区域聚焦战略转型上取得了重大突破。
自从2013年在上海取得第一幅商办用地以后,中骏置业就展开了在上海拿地发展的态势:世界级虹桥商务区全亿级总部商办项目中骏广场;普陀天字系高端项目中骏·天誉;浦东销量、溢价双料标杆中骏·柏景湾;朱家角新城的珍稀纯墅中骏·雍景湾;真如城市副中心地标住宅项目中骏·天悦;以及2016年8月-9月短短一个月内在大虹桥徐泾镇拿下的稀缺住宅地块和商住地块。
超百亿级房企如何炼成
在闽系房企中,中骏置业作为目前年销售规模超两百亿元的全国性城市运营商,无疑在房地产改革进程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2006年,在北京成功开发了中骏商业第一个项目——中骏·世界城后,中骏置业掀开了全国化布局的帷幕。2010年,中骏置业在香港联交所主版挂牌上市,成为当年在港上市的第一支内房股。2013年销售额首次突破100亿,进入了中国房地产企业百亿军团。至今,中骏置业开发物业遍及北京、上海、天津等17个城市,开发面积超1000万平方米,并打造出50多个行业标杆项目。
与一向被贴上“激进”标签的其他闽系房企不同,中骏置业,这家以稳健发展为根本策略的房企,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不盲目追求规模的急剧扩张,坚守走品质路线,形成了独特的中骏开发管理模式。从发展初期持续追求品质,到现阶段更加关注客户的隐性需求,品牌口号从“构筑传世家园”升级为“专筑您的感动”,也从侧面印证其中骏置业思维模式已发生了质的改变。
稳健发展,房地产业新格局下的制胜之道
在2016年底,鉴于中骏置业2016年至2018年核心盈利预期复合年均增长率超过35%,且现股价为2017年度预测市盈率4.9倍,较资产净值折让48%,日本乃至亚洲超大的战略和IT咨询公司野村研究团队发出报告,维持中骏置业买入评级并将目标价按2017年末资产净值4.93港元折让40%计算,上调至2.96港元。这意味着在过去的一年里,中骏置业的强劲销售及毛利率提升使得市场对中骏未来的预期极为看好。
2016年第四季度以来,市场已逐步回归理性,机会更多地留给了中骏这样有准备的企业。对于未来,中骏也将继续稳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