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商鞅》作为上海话剧艺术中心2017原创演出季剧目,再度上演。这部已迈入第21个年头的经典之作,导演、演员阵容虽已更迭,但其深刻的主题和强大的戏剧张力,依然让不少观众屏息凝神地“端坐”了一个晚上。有观众表示:“被《商鞅》这样的戏震撼一下,才明白什么叫做戏剧的力量。”
人性力量不会过时
《商鞅》在1996年首演于上海话剧艺术中心,这在那个时代算是戏剧舞台上的一次历史事件了。这部由著名编剧姚远酝酿了整整7年方于1988年出炉作品,又被搁置了8年才真正被搬上舞台,其中波折坎坷难以尽述。
为让《商鞅》能够被创排上演,姚远带着剧本走遍了中国各大知名剧院,最终在上海圆梦。编剧姚远曾在首演后动情写下,“我始终相信《商鞅》不会过时,尽管它已经被搁置了七年,因为它写的是历史,写的是人生,写的是中国千百年来一直凝固着的一块文化。”
历经20多载后再度上演,《商鞅》无论是内容或是舞台形式,依然具有直指人心的力量。
流传百年方经典
1996年至2003年期间,《商鞅》经历了百余场演出,足迹遍及十多个城市,观众数量超过十万人次。经典版《商鞅》阵容极其豪华,主演尹铸胜因“商鞅”一举成名,娄际成、张名煜、杜冶秋、朱艺、佘晨光、李建华等话剧舞台的老戏骨“众星捧月”;当年的青年演员田水、徐峥、周小倩、郝平、马伊琍等现在已是演艺行业的中流砥柱。
2007年,这台经典剧目推出“青春版”,完成了经典的传承。去年,《商鞅》作为美琪大戏院重新开幕的开幕大戏再度复排。21年斗转星移,《商鞅》由著名戏剧导演陈薪伊“交棒”至其学生周小倩之手。而剧中灵魂人物“商鞅”一角也由尹铸胜“代代相传”于刘鹏。
然而,仅仅走过20余年,在编剧姚远看来“还是不够的”,如果《商鞅》能演一百年,方能称为“经典”: “莎士比亚的戏剧五百多年仍然不过时,因其永远在命运和人性上做文章,政治冲突只是作为背景。”
“我个人觉得我对《商鞅》的贡献是在于剧本的选择和删减。在我的处理中,我把政治线做了修剪,削弱了爱情线,加强了商鞅的命运线。”姚远坦言:“《商鞅》的政治价值在于展现了命运与人性的力量。” 本报记者 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