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8:音乐时空/国家艺术杂志
     
本版列表新闻
     
2017年05月20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杨 阳
  ◆ 杨 阳

  5月11日晚,“第34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上海师范大学艺术展示周”暨“春之恋”中俄教师音乐会在上海师范大学霞棐剧院成功举行。此次艺术展示周由上海师范大学主办,共包含7场“春”系列专场演出和8场公益讲座、教学展示课等系列活动,这也是“上海之春”历史上极为罕见的由综合性大学独立主办的大型系列艺术展示活动。

  音乐会始于舒曼的《行板与变奏》(为双钢琴、双大提琴与圆号而作),由侯茹青和谢光禹演奏大提琴,邬冰演奏圆号,季拉拉·德米特里耶娃和吴英素担任双钢琴,主题旋律悠扬,极富浪漫色彩的曲调充溢于多重变奏。据说《行板与变奏》在第一次试演之后,舒曼便将大提琴与圆号去掉变成只有双钢琴演奏的形式,此次演出按照作曲家最初构想的版本进行。勃拉姆斯的《爱之歌》(选段)为钢琴与声乐重唱改编版,优雅含蓄的女中音朱秋玲,激情高亢的女高音伊丽娜·克鲁贝尼奇,强劲有力的男高音刘松和深沉浑厚的男低音伊万·波罗都灵共同演绎。他们共同将作品中勃拉姆斯的浪漫因子与古典意志展现得淋漓尽致,四个声部在双钢琴的伴奏下,旋律丰富不失低调内涵,情感炽烈不乏民间浓郁芬芳。

  音乐会下半场是本场音乐最大的亮点,卡尔·奥尔夫的《布兰诗歌》(选段,为合唱、领唱、双钢琴、打击乐与舞蹈改编),由王瑾指挥行知合唱团,女高音伊丽娜·克鲁贝尼奇、男中音宋罡、男高音刘松、舞蹈团及打击乐团成员联袂出演,《布兰诗歌》虽具备了歌剧的基本要素,但却有别于传统的歌剧,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的老师与学生将其中教堂音乐、诗意文字、舞台效果表现得酣畅淋漓,精致的舞蹈编排也与作曲家卡尔·奥尔夫的艺术观不谋而合。

  音乐会末尾,观众们的欢呼声不断。最后由俄罗斯艺术家们再次登台,为观众加演了两首俄罗斯名曲——钢琴八手联弹《马刀舞曲》及歌曲《喀秋莎》,俄罗斯艺术家演绎他们本土的音乐,浓郁的异域风情使全场音乐会达到了高潮,成为本场音乐会的点睛之笔。 (赵沁旸 摄)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评论/专栏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专版
   第A07版:专版
   第A08版:文体汇
   第A09版:文体汇/话题
   第A10版:影视/文体汇
   第A11版:文体汇/聚焦
   第A12版:动态/文体汇
   第A13版:夜光杯
   第A14版:夜光杯
   第A15版:阅读/连载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金融城
   第A18版:封面人物/金融城
   第A19版:金融城/家庭理财
   第A20版:股市大势/金融城
   第A21版:福彩专版
   第A22版:理念分享/金融城
   第A23版:金融城/基金纵横/金市汇市
   第A24版:家装专版
   第A25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A26版: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A27版:国家艺术杂志/文化时评
   第A28版:音乐时空/国家艺术杂志
   第A29版:国家艺术杂志/海外传真
   第A30版:家装专版
   第A31版:国家艺术杂志/民间收藏
   第A32版:艺林散页/国家艺术杂志
室内乐之美:贝多芬·门德尔松·勋伯格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这就是所谓的“良性发展”
新民晚报音乐时空/国家艺术杂志A28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2017-05-20 2 2017年05月20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