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晚,“第34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上海师范大学艺术展示周”暨“春之恋”中俄教师音乐会在上海师范大学霞棐剧院成功举行。此次艺术展示周由上海师范大学主办,共包含7场“春”系列专场演出和8场公益讲座、教学展示课等系列活动,这也是“上海之春”历史上极为罕见的由综合性大学独立主办的大型系列艺术展示活动。
音乐会始于舒曼的《行板与变奏》(为双钢琴、双大提琴与圆号而作),由侯茹青和谢光禹演奏大提琴,邬冰演奏圆号,季拉拉·德米特里耶娃和吴英素担任双钢琴,主题旋律悠扬,极富浪漫色彩的曲调充溢于多重变奏。据说《行板与变奏》在第一次试演之后,舒曼便将大提琴与圆号去掉变成只有双钢琴演奏的形式,此次演出按照作曲家最初构想的版本进行。勃拉姆斯的《爱之歌》(选段)为钢琴与声乐重唱改编版,优雅含蓄的女中音朱秋玲,激情高亢的女高音伊丽娜·克鲁贝尼奇,强劲有力的男高音刘松和深沉浑厚的男低音伊万·波罗都灵共同演绎。他们共同将作品中勃拉姆斯的浪漫因子与古典意志展现得淋漓尽致,四个声部在双钢琴的伴奏下,旋律丰富不失低调内涵,情感炽烈不乏民间浓郁芬芳。
音乐会下半场是本场音乐最大的亮点,卡尔·奥尔夫的《布兰诗歌》(选段,为合唱、领唱、双钢琴、打击乐与舞蹈改编),由王瑾指挥行知合唱团,女高音伊丽娜·克鲁贝尼奇、男中音宋罡、男高音刘松、舞蹈团及打击乐团成员联袂出演,《布兰诗歌》虽具备了歌剧的基本要素,但却有别于传统的歌剧,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的老师与学生将其中教堂音乐、诗意文字、舞台效果表现得酣畅淋漓,精致的舞蹈编排也与作曲家卡尔·奥尔夫的艺术观不谋而合。
音乐会末尾,观众们的欢呼声不断。最后由俄罗斯艺术家们再次登台,为观众加演了两首俄罗斯名曲——钢琴八手联弹《马刀舞曲》及歌曲《喀秋莎》,俄罗斯艺术家演绎他们本土的音乐,浓郁的异域风情使全场音乐会达到了高潮,成为本场音乐会的点睛之笔。 (赵沁旸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