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网络成为很多人的求医渠道之一。那么,网络上搜索出来的信息,是否为医学界所认可的答案?眼科专家陈旭主任表示,网络信息的发达让不少人的求诊渠道发生改变,但最令人担忧的往往是通过网络对病情的自我诊断。
吃药治不好白内障
陈旭主任指出,有些患者,他们在出现眼部不适后上网寻求答案,自我诊断后继续搜索相关治疗药物,仅凭病友经验提供的药物参考,往往很危险。
“通过网络,我们不难发现宣传白内障药物的广告屡见不鲜。大多宣称用了某某药物后,可以很快消除白内障。”事实上,陈主任说,目前白内障的药物治疗方面还没有特效药。他分析道,白内障手术是目前医学界公认的能治疗白内障的手段,而药物及其他方式只能在早期起到小幅度的辅助作用。“显然,商家使用网络夸大了药物对白内障的作用,却在潜移默化下误导了患者,拖延了白内障。”
陈主任指出,其实当白内障引起的视力下降影响到正常生活的时候,就可以考虑去除白内障了。反之,如果等到晚期再进行干预,不仅晶状体硬度会增加手术难度,而且白内障的疾病发展期还会引起青光眼、葡萄膜炎等致盲性并发疾病。陈旭主任强调,得了眼病一定要到正规的医院看医生,通过正规的渠道了解就诊信息,切勿盲目相信网络上给出的诊断和建议。
老花眼看报并非只能皱眉
生活中常常会遇到这样的老人:平常不戴眼镜,一旦读书看报就立刻戴上眼镜,这其实是典型的老花眼。老花眼可能引起视疲劳、眼胀、头痛等症状,是老年人最常见的眼疾病,而且同时患老花眼和白内障的老年人特别多。另外,还有部分老人不但有老花眼,还患有近视,平常需要两幅眼镜轮流戴,以看不同距离的物体,这对于他们的工作生活来说十分不便。
诗中有云:“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许多40至60岁的人,即便两鬓已经丝丝斑白,仍然对生活品质有着很高的要求。然而岁月无情,白内障、老花、高度近视眼影响着他们的工作、生活。陈旭主任表示,老花人群可以选择验配老花镜来解决看近物。
除此以外,随着医疗科技的进一步的发展与完善,白内障患者可以在去除白内障的同时,解决老花问题。也许对于年轻人来说摘镜不是梦,但眼科医学仍然向着帮助中老年人摘镜的方向不断前行。“我们也特别期待,有朝一日,所有的罕见盲症和视觉问题都能够一步解决,让中老年人重返年轻人的视力,重获视力的‘新生’。”
■专家简介
陈 旭
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
擅长:老花、散光、白内障及眼前段疾病、青光眼及视神经疾病的检查、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