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8:体育/文体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上海三林赢得全运会舞龙传统套路第一名~~~
上海三林赢得全运会舞龙传统套路第一名~~~
上海三林赢得全运会舞龙传统套路第一名~~~
     
2017年07月10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海三林赢得全运会舞龙传统套路第一名
会讲故事的龙衔回金牌
金雷
■ 上海三林在全运舞台上舞起海派龙 王佳斌 摄
  一条会讲故事的龙,为上海衔回了金牌。

  昨天全运会舞龙传统套路决赛中,上海三林舞龙队演绎的海上盛世欢歌,赢得9.25的全场最高分。一位现场观众感叹,“这龙舞得真是好看,像在看戏。”

  舞起海派龙

  三林舞龙队舞的是海派龙,演的是龙文化。上海是江河汇聚之地,海纳百川之所,舞龙队别出心裁,请上海沪剧院舞美师设计宽6米高2米的背景板,饰以碧水祥云,粉墙黛瓦,再制作龙风筝、龙舟分别代表“天龙”和“水龙”,加上传统纸龙代表的“地龙”,三龙交织,翻天覆地,演绎了滩涂变盛世的上海故事。

  故事演绎得大气磅礴,却离不开上海人的精打细算。三林舞龙队教练唐永清介绍,像用心设计的大龙小龙亲热、穿大流钻小桥等表演环节,位置不能走错一步,距离不能相差50厘米,在20米见方的舞台上,要做到零误差。

  怎么办?一个字,练!队员们一遍遍记,一趟趟磨,呈上了一台完美的龙文化大戏。大伙连一颦一笑也没有马虎,为了一个划桨动作,演绎龙舟的朱俊鹏把训练录像反复看,对着镜子练笑容。

  龙头重出山

  下了台,三林舞龙队队员笑得更灿烂。登上过农运会、世锦赛的领奖台,全运会是他们心中更大的舞台。队长陈春华放弃外企工作选择舞龙,又在母亲的不理解中坚持下来,“妈妈有段时间不愿理我,看到上海体育学院录取通知书,她仍觉得舞龙没出息。”现在,陈春华的坚韧和忠诚得到了回报,为了全运会,已经退役的他重新上岗,与出山的师叔、46岁的周志军一起担纲龙头,替舞龙文化抓住新机遇,“更重要的是让大家了解舞龙,传承这项传统文化。”

  龙尾王兵笑着要再拍一段视频给儿子看。2012年舞龙队去河南比赛,他暂别待产的妻子,刚下飞机就听到孩子出生的消息,也因为舞龙队的训练,长期没机会送孩子上幼儿园,如今他要把全运会的舞龙献给儿子,“儿子喜欢看手机视频里爸爸舞龙。儿子和龙有缘,我88年生的,属龙,他和我一样,也属龙。”

  凝聚兄弟情

  因为这条龙,舞龙队队员们结下一辈子的情缘。陈春华已经数不清,有多少次,自己的生日蛋糕在训练场吹的;教练唐永清也没想过,和师弟周志军还像20年前一样,一同琢磨舞龙动作。2月入队的龙珠、上海体育学院学生连洪振对舞龙队这个大家庭的感情与日俱增。刚开始他习惯跟着别人走,师兄们耐心一遍遍走,让他学会带着龙头走。有演出,师兄们也会叫上他开阔眼界,积累舞台经验。“乘地铁来训练馆,我经常打瞌睡,”小连说,“师兄们都会急着发微信问‘人呢?’然后就知道,我又睡过站了。”

  队员张叶懋说,“舞龙讲究精、气、神,也凝聚了我们的兄弟情,舞龙文化我们要传承下去,三林舞龙队这份兄弟情缘,也要传下去。”

  记者 金雷

  (本报今日天津电)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阅读上海100胜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2017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9版:2017年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10版:科创上海
   第A11版:财经新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
   第A16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8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夜光杯
   第A21版:阅读/连载
   第A22版:军界瞭望
   第A23版:军界瞭望
   第A24版:养生/新民健康
桥牌女皇爱听讲座
围棋很深奥 阿尔法很神奇
会讲故事的龙衔回金牌
新民晚报体育/文体新闻A18会讲故事的龙衔回金牌 2017-07-10 2 2017年07月10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