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诚大厦
塑料板拦出“房中房”
记者来到常德路1436号27楼C室,房屋大门洞开。走进其中,里面竟用塑料板隔出了11间小屋。走道内晾晒着衣物,堆积着纸板箱、电水壶、橱柜等。推开一间出租房虚掩的门,内有两张高低床。租户说,每间“房中房”每月收1800元租金,至于房间里住多少人,怎么住,从来没人管过。
管理小区的华寰物业范经理拿出了一张“德诚大厦群租情况”表,上面赫然列着楼内7户人家的群租情况。他表示,曾对27楼C室实施过整治,无奈又再次“回潮”。物业已将情况上报长寿街道房办。房办工作人员经现场勘查,认定了群租行为,要求业主在规定期限内自行整改。
上青佳园小区
办公房里塞进10多人
记者随后来到常德路1258弄28号楼1601室,只见大门紧闭。反映群租问题的王先生给记者看了一段视频,早晨上班时间进出房屋的竟多达14人。他表示,去年年底,80多平方米的房子里,塞进多个高低床,至少住着10多名外来人员(如图 读者 提供)。
这间房子的业主倪先生向记者出示了租房合同,上面明确规定住房用途为办公,但二房东如今却改成了群租屋,“我也不知道他会这么干,如今连人也联系不上。”
居委会、业委会都曾积极联系协调,但因始终找不到二房东,整治一再“搁浅”。
中星恬园小区
顽症痼疾8年治不了
“租客换了一茬又一茬,群租问题8年来都没能解决!”刘先生忿忿地说,前天下午,记者来到民生路999弄34号中星恬园小区301室,依然遭遇“铁将军把门”。
楼内多位住户告诉记者,8年来,杂七杂八的人频繁出入301室。租客都是夜里搬家,发出的噪声让他们不堪忍受。居民说,这套3房2厅的屋子,餐厅、厨房均被隔成独立住房。每天一到饭点,租户们个个开火做饭,楼道内弥漫着浓重的油烟味。
由于租户像“走马灯”一样频繁换人,楼下门禁也屡遭破坏,任凭谁都能“长驱直入”,给居住安全增添了隐患。
新海居委会一名工作人员表示,2012年,街道曾开展过整治,如今群租又死灰复燃。今年3月,物业在发出整改通知后,将情况上报至洋泾街道城管执法中队。但因为联系不上业主,执法人员连房间都无法进入。
治群租不能陷死循环
《关于加强本市住宅小区出租房屋综合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中,明确规定:将单位集体宿舍设在住宅小区内;将一间原始设计为居住空间的房屋分隔、搭建后出租,或按床位出租;将原始设计为厨房、卫生间、阳台和地下储藏室等非居住空间,出租居住;出租房间人均居住面积低于5平方米;每个出租房间的居住人数超过2人。只要符合上述条件之一,就可纳入群租综合治理范围。
看来,相关部门还是要依法行政、主动作为,加大对群租问题的整治力度。同时,必须在如何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上,多拿出点管用的办法来,不要一次次陷入“反复治,治反复”的死循环。 本报记者 徐驰 志愿者 李壮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