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常设展特展临时展
从地理上来看,黄浦江水在徐汇滨江转出了一个“W”形,西岸美术馆的位置接近于W形的峰尖,在余德耀美术馆的南端,紧邻着上海摄影艺术中心。尚在建设中的西岸美术馆(见下图)由英国建筑设计师戴维·奇普菲尔德(David Chipperfield)设计,建筑面积约8600多平方米。西岸美术馆计划2018年结构完成,预计2019年年初,“临时蓬皮杜”开幕展将在此进行。西岸集团产业推进部部长陈安达透露,目前筹备工作已启动。蓬皮杜方面已经开始就西岸美术馆的细节建设方面提出符合美术馆场馆建筑的需求和见解。
陈安达表示,展览将着力从观众视角策划、设计和创新展览及活动,帮助观众了解世界当代艺术发展史。其中,拟定5年3次的常设展览,将或以时间为线,或以派别为轴等,在蓬皮杜丰富馆藏的基础上,融入中国当代艺术发展史上的重要作品和元素,为观众呈现一个清晰的艺术史发展脉络,同时每年也会策划更多的临时展览和艺术项目。
“不仅仅是西方的展览进来,还有我国的展览甚至亚洲的展览去欧洲的计划,通过双向交流,让中国的当代艺术在世界当代艺术史中反映出自己独特的一面。”据悉,整个合作期间会有一个美术馆人才方面的培训交流计划。“蓬皮杜开放一定的美术馆岗位给我们,学习公共文化的运营管理,使国内的美术馆从业人员有机会到世界一流博物馆的岗位上见习,回来之后在上海的项目中再实践,以解决公共文化场馆的管理问题。”蓬皮杜艺术中心在公共教育方面的优势,也将被运用到合作项目中,“让公众真正看懂展览,在历史中,才能理解艺术发展的过程。”陈安达介绍。
“蓬皮杜”的中国缘
蓬皮杜艺术中心外露的钢骨结构以及复杂的管线一反巴黎的传统风格建筑,外露复杂的管线,被鲜艳的颜色所强调,且除了厕所之外便再没有封闭的空间了。
就像一具透明的五脏六腑都毫无保留暴露在外的人体,这幢建成于1977年的现代艺术中心,在周围都是18世纪风格典雅的建筑群的环绕中,尤显突兀醒目。这个建筑方案的最终胜出,恰是时任法国总统蓬皮杜亲自定夺。
蓬皮杜总统于1974年去世,并没有亲眼目睹以自己名字命名的艺术中心正式对外开放。这位总统是第一位访问中国的法国国家元首,也是西方国家元首访华第一人。也许,正是这样渗透在基因里丝丝缕缕的联系,让蓬皮杜艺术中心与中国的关系亲密了许多。
蓬皮杜艺术中心与中国大众最近在咫尺的接触,莫过于去年10月起在上海展览中心举行的《蓬皮杜现代艺术大师展——72位艺术大师的世纪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