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7:上海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无人机+人工智能,比一比谁家最“机敏”
~~~无人机+人工智能,比一比谁家最“机敏”
~~~无人机+人工智能,比一比谁家最“机敏”
~~~无人机+人工智能,比一比谁家最“机敏”
~~~无人机+人工智能,比一比谁家最“机敏”
     
2017年07月14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人群中“看一眼”就能记住目标
无人机+人工智能,比一比谁家最“机敏”
易蓉
■ 参赛选手在操控无人机  本报记者 孙中钦 摄
  一阵嗡嗡声,一架无人机稳稳起飞,无需控制,仅凭地面弯弯绕绕的轨道自动定位,它不紧不慢地穿过了10道门……今天上午,在首届全国“高分”无人飞行器智能感知技术竞赛初赛上,22支队伍在上海交通大学霍英东体育中心的赛场里比谁家无人机最“机敏”。

  武汉大学昆虫队的无人机精准巡回着地面轨道标记,“淡定”穿越10道门完成“寻迹自主飞行”项目,赢得了阵阵掌声。赛场另一侧,武大的空格队也刚刚完成“自动跟随”项目,队员身挂一块黄色识别牌,无人机就能跟着它轻松前进、转弯、后退。“我们这支队伍很年轻,队员都是大二、大三的学生,他们将计算机视觉识别等技术集成在这架大疆M100上,让无人机能够跟随目标,自己控制方向、速度等。”空格队来自武大测绘遥感国家重点实验室,指导教师肖志峰对今天队伍的表现很满意。

  相比武大的无人机,上海交大火烈鸟队参加自动跟随项目的飞机“身材”要小得多,这架“身轻如燕”的Parot BEBOP2只配置一个前置摄像头,但小巧的飞机却集成了更聪明的“智慧”,“我们把深度学习算法应用在这架无人机上,它不需要任何标识物,能够在人群中锁定目标并且稳定跟随。”队员钟韬说。这架黑红色的无人机通过前置摄像头“环视”赛场中的人,它记住了“第一眼”看到的人的衣服颜色、细节等特征,就能够将围观观众、竞赛区内用于干扰的假人与最先看见的目标自动区分,然后“一心一意”紧跟目标。

  赛场一旁,上海交大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感知与导航所的邹丹平老师担当裁判,他仔细观察各队无人机的表现,看谁更“机敏”。“这次比赛着重考验各参赛队如何将智能算法应用到无人机上,并实现机器控制技术之间的协同。有的飞得踉踉跄跄,说明电脑控制环节做得不够好。”邹丹平说,“无人机的意义早已不仅是飞行航拍,它适合应用于三维环境模拟,将人工智能技术和机器控制集成在无人机上实验技术,未来可以在搜救、环境探测、反恐等领域发挥更多作用。”

  本报记者 易蓉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阅读上海100胜13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2017年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10版:2017年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11版:财经新闻
   第A12版:社会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
   第A18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0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1版:夜光杯
   第A22版:夜光杯
   第A23版:阅读/连载
   第A24版:医技/新民健康
   第A25版:新民环球
   第A26版:论坛/新民环球
   第A27版:新民环球/社会
   第A28版:社会/新民环球
   第A29版:新民法谭
   第A30版:新民法谭
   第A31版:新民法谭
   第A32版:家装之窗
“高烧天”孩子却难躲补习热
人群中“看一眼”就能记住目标
申城5位名中医获称号
探索“专家跟着病人走”
国际青少年足球赛两支国内球队首次进四强
新民晚报上海新闻A07人群中“看一眼”就能记住目标 2017-07-14 2 2017年07月14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