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居内,有诗歌书画、舞蹈健身,也有党建引领、环境治理;大居外,有田园风光、美丽乡村、蜜桃甜瓜、傅雷故居;大居里的“上海阿姨”还与相邻村里的“航头嬢嬢”“攀亲结对”,成了一家人。
本报记者 孙云
鹤与盐,是浦东新区航头镇的一张历史文化名片。
作为上海最早成陆的地方之一,自三国时代起,航头便是仙鹤之乡,名人雅士经常吟诗作赋,元代著名书画家赵孟頫也曾在此留下墨迹、碑文。
航头,还是南汇地区最先煮海制盐之处,早在隋唐时代已有制盐业,五代即为“下沙盐场”,宋代形成集镇,是上海最早一批市镇之一。网红点心“下沙烧卖”就诞生于此。
“鹤沙八景”曾称著于浦东。因此,位于航头镇下盐公路一侧的上海市大型居住区保障房基地(下文简称大居)就有一个富有诗意的名称——鹤沙航城。
此处原本都是农田,2009年起逐渐变了模样,高楼拔地起,居民纷至来。若不是周围随处可见绿油油的田野,有时你甚至会错觉这里是市区的一处大型社区。
从无到有人气渐旺
鹤沙航城如今面积5.03k㎡,648幢高楼林立,26464户家庭、63542名居民入住。未来,这里预计将导入总计15-20万人口。什么概念?老静安区的总人口为24万,面积为7.62k㎡。浦东新区航头镇小小的一个鹤沙航城社区,体量几乎快要赶上老静安区了。
可绝大多数上海人,对鹤沙航城都很陌生,哪怕2013年12月轨交16号线开通,这也只是一个文绉绉的地名而已。而逐渐搬迁到这里的51857名上海市区居民和外来务工人口,却切实感受着这个崭新家乡的日新月异。
在轨交16号线建成前,大居居民们在居民恳谈会上集中反映的意见之一就是“出行不便”。当时,记者碰到过一位从杨浦区搬过来的卢阿姨,她向航头镇领导抱怨说,每天从大居去杨浦区上班,单程就要3小时,“太累了!”
有了16号线,特别是2014年底16号线延伸到龙阳路连通2号线后,通勤成本大大下降,不仅方便了动迁和购买经适房、租赁廉租房到此的“新航头人”,在张江上班的年轻人也搬到这里来了。所以,鹤沙航城站已经成为一个早高峰需要限流的站点,门口的蛇形围栏和陆续开出的奶茶铺、连锁洋快餐店、面包店、零食店等商铺,都在无声地告诉人们:“鹤沙航城的人气,越来越旺了。”
八年造城基本成型
时间回溯到2009年9月,入住大居的首批居民们,即使曾经“大胆”憧憬了日后的繁华,也不会想到“幸福来得这么快”。毕竟,在第一个居民区瑞和苑率先交付时,周围还都是空荡荡的高楼以及建设中的工地,因为配套设施几乎为零,愿意入住的居民也不多,第一批住户用“两眼一抹黑”来形容大居当时的“夜生活”,人气冷清可见一斑。
不过,随着周康航拓展基地、航头基地、航头拓展基地这三片区域以一年新开一个的速度迅速开工建设,大居的发展也以堪比16号线行驶的高速向前行进着。如今,规划建筑面积480万平方米的大居楼宇已基本建成,已交房3.39万套,房屋属性包括经适房、廉租房、市区动迁房、农民回迁房及部分商品房。社区的各个组织细胞也在不断激活中,6.35万名居民分散在14个居站中,社区服务中心等各种配套设施也已逐步完善。
百年树人文化引领
时近中午,室外近40℃的高温,室内的健身达人们仍挥汗如雨,有的在拉力器上练肌肉,有的在跑步机上“咚咚咚”地大步流星,有的身段妖娆转着圈子在跳国标,虽然他们脚上套的是皮鞋、拖鞋、平底鞋,身上穿的是衬衫、汗衫、连衣裙,神情却都很认真。
这是市中心的哪家健身俱乐部?非也,这是鹤沙航城社区服务中心百姓健身房(见下图),与市区收费健身俱乐部的作息正相反,这里的居民一大半是退休中老年,白天有大把时间,所以,健身达人们都是朝九晚五来“打卡”,日子长了,都成了老熟人。
健身房的隔壁,是“健龄老友荟”老年活动室的书画社活动。书画社的两位理事长也是大居新移民,其中一位理事长夏春耕说,因为晕车,他最初是不愿意迁来航头的,来了以后,却爱上了这里田园诗歌般的生活。
全镇有1000多条河道,他钓起半米长的大鱼晒在“朋友圈”,收获点赞无数。他也在书画社当老师,先后收了80余名学生。2015年,他们夫妻代表航头镇参加浦东新区健康家庭比赛,还获得了健康家庭一等奖、才艺表演优秀奖与演讲优秀奖。夏春耕曾经信手提笔写下“追梦浦东”四个大字,他说:“这个梦,我追到了。”
来到航头追梦的人还有不少。书画社年龄最大的学员已有86岁,虽然行动不便,也提不了笔,仍坚持每次坐轮椅来与大家交流。一位学员说,最初她来报名书法班时,儿子觉得不可思议:“书法是你学的吗?”两年后,她给儿子看了一幅自己的楷书作品,儿子心服口服:“我支持你!你要买什么材料,我都给你买!”
在书画社以墨养心的老人都收获颇丰,成立四年来,大家没发生过什么口角,互帮互助倒不少。有一次,学员们集体去宜兴采风,一对60来岁的党员夫妇听到一对80岁的老夫妻说客房面积小,主动提出来把自己相对较大的客房让给他们。最近,大居党委还打算在书画社中成立一个松散型的新型党支部,让学员中的15名党员发挥更大作用,带动大居的文化氛围和社会风气更好发展。
党建文化是大居中十分重要的一种软实力。在从无到有的大居建设中,在社区基本硬件建成后,以党建引领、社区治理、邻里和谐等为代表的社区文化建设凸显其地位。
居民恳谈家园自治
居民刘阿姨说,在虹镇老街住了大半辈子,一次也没见过街道党工委书记,搬到大居后,才半个月就受到航头镇党委书记的邀约,参加大居居民恳谈会。前两次恳谈会,居民代表你来我往,意见特别大,抱怨航头到市区太远,新家周围光秃秃的,银行、邮局、超市、菜场、医院……“开门七件事”,样样都缺。
其实,大部分事情都超越了镇政府的职权范围,但是航头镇没有推脱,一方面请来相关职能部门听民意、解民忧;一方面,积极想办法,通过回购一批沿街商铺、适当补贴的方法,请来商业机构,完善配套设施,还专门举办了招聘会,让“新航头人”乐业安居。因此,到了第三次恳谈会,气氛已大不相同,之前抱怨的居民反而连声道谢。
如今,大居配套更加完善,已新建初中、小学各一所,五所幼儿园,一个社区体育中心,三个菜场,两家银行,两个公交起讫站,8条公交线路,社区文化中心、社区卫生中心和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也正在建设中。然而,“大恳谈”的约请机制却保留至今,成为大居治理一项重要举措。
与此同时,居民自治也被提上重要议事日程。大居党委书记毛建庆在与社区居民谈心时常说一句话:“我们是大居的‘过客’,你们才是这里真正的‘主人翁’。”居民们都认这个理,要建设自己的美丽家园,居民自治必不可少。
在鹤沙航城,有不少已打响品牌的居民微治理项目,如“瑞和苑睦邻小屋”“书香航武”“沉香理事会”“福馨驿站”“东茗悦生活”等都在各自的社区中发挥了示范带头作用,评议会、听证会、协调会等民主管理制度和自治家园委员会的设置,也让“草根领袖”、志愿者精神发挥了巨大作用。最初,航头镇政府要通过“攀亲结对”等活动,让大居里的“新航头人”了解航头的风土人情,现在,他们已经真正成了大居的主人翁、航头的一分子,让田野中拔地而起的鹤沙航城有了内涵和灵魂。
导览
牌楼村(上海市“美丽乡村”之一)
交通:16号线鹤沙航城站,转航头5路,再转航头3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