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上海油画雕塑院举行的“孤帆一片日边来——吴湖帆文献展”的观众来说,每一个人都有自己心中的吴湖帆。
吴湖帆是20世纪中国杰出的国画家、美术教育家、书画鉴藏家和词人,其通过一生不懈地努力推动与实践,将对中国传统绘画的研究提升至关乎弘扬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振兴的高度。他对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践行及其成果,在今天更是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对吴湖帆的研究,不仅是对中国现代美术史梳理的需要,也是进一步对“海派”文化梳理与发展的需要,更是当代文化发展的需要。
与以往以吴湖帆作为主题的画展不同,此次文献展中,以吴湖帆家世、书斋、诗词、雅玩、治学、交游、鉴藏、创作等体现其人生态度的“适情”、书画格调的“词境”、精神气质的“清贵”和文化自信的“担当”,而画作本身仅仅放在了次要的地位。
艺术鉴赏需要差异性,但是对于许多书画藏家来说,则更多的是趋同性。就像拿出一幅吴湖帆画作的时候,一千人心目中就可能只有一个吴湖帆了,因为大家都是从画作本身来解读吴湖帆,但是此次文献展中,人们更多地看到的是生活中的吴湖帆。
每个鉴赏者都拥有着独特的人生经历,内心世界,艺术趣味以及审美经验,这些因素综合体现于艺术鉴赏之中,就形成了与众不同的审美个性。而要让这些鉴赏者引起共鸣,很重要的一个因素还是在于画家的人生经历、内心世界中能够与鉴赏者引起共鸣,这无疑是此次文献展能够获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从朋友圈被刷屏的吴湖帆文献展内容来看,虽然内容各不相同,有的是信札,有的是诗词,但都是吴湖帆内心世界的一种展现。
艺术在本质上不是一种纯粹的物质产品,它更关乎人的灵魂和精神高度,关心人的思想和情感的自由言说。吴湖帆的绘画作品之所以能够感动人心,是因为画家将自己的精神与意志放入了作品当中,而要了解这种精神和意志,不能单靠画作本身,还要多靠各种文献。
有人说吴湖帆只有守旧,没有创新。他的生前没有像张大千那样留下“五百年来第一人”豪放评价,但他留下了“待五百年后人论定”的余音。在中国画发生裂变转型、遭遇空前文化价值危机时,吴湖帆依然钟情于中国艺术特有的情韵、境界和格调,依然信奉传统经典文化所孕育的强大精神力量,这无疑是其留给这个时代的最大财富,也是我们在研读吴湖帆作品的时候,最应该关注的方面。
吴湖帆的地位却越来越受到关注,其中原因无疑可以从此次展览中可见一斑,很多展品背后都有着可以咀嚼的故事。尽管一千个人心目中可能会有一千个吴湖帆,但他们毕竟都是“吴湖帆”,而此次文献展就是通过各种史料,还原一个“有血有肉”的吴湖帆,而不仅仅展示冷冰冰的画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