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这种人物分析,是必做的功课,这是大学的时候就跟老师学的。”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的田蕤十分谦虚将他对陈廷敬这个角色的分析称作是普通的“作业”。
历史变成话剧,时间大大缩短,两小时里,田蕤要演绎陈廷敬从21岁到74岁的心路历程。为了精确而快速地表演出人物每个时期的心境变化,他首先就是进行史料的查证。其次,便是了解横向的其他人物。第三,是陈廷敬身上发生的具体事件。田蕤甚至将陈廷敬遗留的家训工工整整抄写在了剧本上。“既然这是他留给后人为人处世的标准,那么也能反馈他一生中内心的坚持。”
田蕤坦言开始的时候并没有想写这么多,但是像陈廷敬这样官场风云50载的重要历史人物,有太多值得推敲的东西了。这么做就是为了“让话剧里这个艺术形象立体起来,让人物的性格、情感饱满起来。”
话剧中有一幕,便是他被鳌拜质疑作弊,在金銮殿上一口气背完了当年的科举试题。一段背出试题的独白,就让田蕤花了很大的功夫去一道道了解。所以当他站在台上飞快的背出试题时,表现出的不仅仅是“嘴皮子利索”,而是一个真正满腹经纶的陈廷敬。
田蕤跟着老师吕凉第一次去见导演王晓鹰的时候,便是带着他这个满满是标注的剧本去的,当时陈廷敬的演员人选还没定下来,而当吕凉把田蕤那密密麻麻的剧本拿出来,说“我学生田蕤想毛遂自荐,他想演《大清相国》”的时候,王晓鹰直接就感叹“做的这么详细呀!”
靠着这份万字的剧本分析,田蕤敬业、严谨、努力的艺术素养一下子就打动了王导的心。后来进组之后,演员们剧组讨论时,遇到什么不清楚的,王导便让田蕤解释,每次翻翻自己的剧本,他也就顺利答出来,俨然成了剧组的“小百科”。见习记者 吴旭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