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3: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7年09月28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涅瓦大街
张光武
  张光武

  厚茧,是一层层覆上去的,就像树的年轮。一层一层,无论是在肢体表皮,还是在心上。

  一种感情,一种感觉,就像小时住过的一条弄堂,走惯的一条街道,一些看熟的商店,车站,邮局,还有那一张张熟悉的脸,一天天积累着,定格在视觉里,爬搔在心底,挥之不去。哪怕你几年,十几年,几十年,一直不曾再想起。

  此刻,我站在涅瓦大街上,百感交集。

  这是怎么样的一种奇异感觉呀,似曾相识,似曾见过,那么熟悉,那么亲切,却明明又是从来没有来过,到过。

  涅瓦大街,与圣彼得堡几乎齐名的大街,以涅瓦河命名的一条大街!

  对我而言,就像是记忆中的街道。

  那街上匆匆过往的人流,像是许多年前就认识了的。在托尔斯泰、莱蒙托夫、屠格涅夫的小说里,契诃夫的戏剧里,柴可夫斯基、格林卡、肖斯塔科维奇的乐曲里,在列宾、苏里科夫的绘画里,在乌兰诺娃的《天鹅湖》里,在《白夜》、《带阁楼的房子》、《十二把椅子》、《红菱艳》,甚至《丘克和盖克》、《阿廖沙锻炼性格》、《瓦西里·焦尔金》等文学作品里。我凝望着大街,凝望着在我身边擦肩而过的老年、青年、男人、女人、孩子,我朝他们微笑,我真想对他们喊:我早就应该来了!

  一种莫名的感动,在血管里涌动,像有一只温润的手,在轻轻摩挲着跳动的心脏,我变得有点严肃,有点庄重,像是要去作客,或是参加什么典礼。我突然想到,也许,这就是文化的力量。

  一个大人物说过,“一支鹅毛笔,抵过十万毛瑟枪。”

  上世纪六十年代,他的一位同胞后人说,既然我们在其他方面已无从与超级大国攀比,我们所能做的,就是扩大我们的文化影响。

  其实,已经有人在这么做了。

  27年的时间,文化随岁月如风雨入土,月晕础润,俄罗斯文化,已深入意识。我说的,是一个事实,一代人的故事。

  这就是文化的力量,文化话语之力胜过政治话语。我走在涅瓦大街,仍是觉得感动。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阅读上海100胜
   第A04版:上海文化体育设施新风景
   第A05版:要闻
   第A06版:随笔/评论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热线
   第A10版:综合新闻·话题
   第A11版:财经新闻
   第A12版:社会新闻
   第A13版:专版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专版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国际新闻
   第A18版:广告
   第A19版:文体新闻
   第A20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21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2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3版:夜光杯
   第A24版:夜光杯
   第A25版:阅读/连载
   第A26版:蓝天下的至爱
   第A27版:市场之窗/资讯·广告
   第A28版:好吃周刊
   第A29版:好吃周刊/我家厨房
   第A30版:优游食林/好吃周刊
   第A31版:新民健康/广告
   第A32版:专版
《论语》中的“道”
上海国际舞蹈中心的设计与建造
堪培拉的市政厅
书边草(五首)
燕然勒石与历史想象
写门对子
涅瓦大街
新民晚报夜光杯A23涅瓦大街 2017-09-28 2 2017年09月28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