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7:评论/随笔
     
本版列表新闻
     
2017年10月13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权威声音
在获得感中感受“创新浪潮”
李斌
  近日,一家智库发布的近5年科技创新对中国公众获得感贡献分析报告显示,新兴的移动支付、远程认证、生物识别等技术,改变了中国人的消费和生活习惯,大大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科技创新的“中国浪潮”,让人备感振奋。

  中国这一波科技创新浪潮的特点,不仅在于催生了新的商业模式和社会应用,更在于发现并满足了社会需求。它不只是一时引领新的风潮而已,而是迅速带来了普惠式的社会改进。穷乡僻壤、道阻且长的贫困县,通过电商平台可以把农副产品销往全国大多数城市;“宝贝回家”“小朋友画廊”等“互联网+公益”,聚合起天南海北的爱心洋流;“小切糕”带来新就业,“村小二”开拓农村大市场。静水深流的创新力量,大规模深入并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求,则这种需求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华为等创新型企业的成功珠玉在前,阿里巴巴集团11日刚成立的“达摩院”,囊括顶级科学家,紧跟前沿领域,3年将投入1000亿元,已经瞄准了基础科学和颠覆式技术创新。科学技术创新与社会生活越来越深入、越来越快的互动,带给人们的想象空间是巨大的。

  高铁、支付宝、共享单车、网购,虽然被外国留学生票选为中国“新四大发明”,甚至被视为现代生活标配,但我们不应该就此满足,因为我们并不是这些技术的初始创新者。从1跨越到n固然是一个巨大进步,但实现从0到1的飞跃,才算真正掌握了核心竞争力。当前,我们已经走上了一条正确的赶超道路,科技创新带来获得感,获得感支撑继续创新。只要顺利走下去,迟早能在基础技术、通用技术上取得突破,持续给群众带来更大的获得感。

  不断密切科学技术与社会的互动,是当今科学技术政策的着眼点,也是科技创新的基本路径。科技创新的“中国浪潮”,其实才刚刚开始。科技创新的燎原之火,必将在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大显身手,让人民变得更幸福,让世界变得更美好。(李斌 刊今日人民日报 本报有删节)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要闻
   第A06版:要闻
   第A07版:评论/随笔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财经新闻
   第A11版:社会新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
   第A16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8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夜光杯
   第A21版:阅读/连载
   第A22版:家装专版
   第A23版:新民法谭
   第A24版:新民法谭
   第A25版:新民环球
   第A26版:论坛/新民环球
   第A27版:新民环球/教育
   第A28版:社会/新民环球
需要更多“最美养老护理员”
越隐蔽越高级
在获得感中感受“创新浪潮”
600岁的故宫也可以“萌萌哒”
“穿帮”
对猪猡的敬意
新民晚报评论/随笔A07在获得感中感受“创新浪潮” 2017-10-13 2 2017年10月13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