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文瑞的合订本尚缺一篇,成开龙的却已经装订好,并用工整的书法体誊写了一百篇的目录。成开龙的字,关注新民晚报微信公众号的读者一定见过,他就是那位每期有奖问答都坚持给编辑写信的爷爷。在这个“书信诉衷肠”变得遥远而奢侈的时代,成老用这样的方式表达着对阅读上海100胜采编小组的尊重和喜爱。看过报道,很多地方他都想带着老伴去看看,最想去佘山天文台,看看外面的世界,也想去大学城,怀念青葱岁月。“这本合集收藏起来,以后随时都可以翻看,找起来也方便。”
“阅读上海100胜系列报道让我感受到上海的根在哪里,温度在哪里。”杨浦区新江湾城街道办事处主任李铭也是新民晚报的忠实读者,他说这个系列好,好在精心排版抓人眼球,好在将老上海耳熟能详的地标建筑原汁原味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不仅写出了历史变革,更是老瓶装新酒,写出了老地方的新变化。他还爆料了一个湾谷新晴的采访花絮,“当时记者过来就提了一个采访要求,帮忙找一栋最高的楼,想拍个全景。结果拍了一组不错的照片后,他们却没有满足,自己又在旁边找了一栋楼,照片效果确实很赞,他们的敬业态度更是报道的点睛一笔。”
李梓榕喜欢东滩归羽,就如同喜欢东滩鸟类自然保护区飞羽翱翔、芦苇摇曳、水天一色的湿地之美。身为保护区管理办公室主任,李梓榕在东滩已经工作了近九年,报道出来,她很欣慰:“通过阅读上海100胜,希望更多市民能够更深入地了解湿地,了解东滩的自然保护工作,进而能够更加喜爱这片大自然的馈赠,能够支持和参与我们的自然保护管理工作,让更多人感受到绿水青山带给我们无尽财富。”
“很多人是看了《新民晚报》的报道,才知道我们这里还有个浦江之首,她是上海母亲河黄浦江的源头,位于松江区石湖荡镇东夏村境内,清澈粼粼的圆泄泾与蜿蜒绵长的斜塘流经于鸥鹭齐飞的横潦泾,三水汇流成浦江零公里的起始点。”石湖荡镇副镇长沈超表示,浦江之首位于上海市一级水源保护区,如何更好开发、利用、保护、提升这块人杰地灵的宝地是一项重要课题,随着松江提出“科创、人文、生态”三大奋斗目标,浦江之首必将焕发勃勃生机。
退休语文教师林良敏尤其喜欢版面标题,规整、大气、有味道,“像词牌的格式,很有中华传统文化的特色。”版面照片他也喜欢,邮政大楼的航拍照片最是印象深刻。家住虹口的他经常路过、甚至进出邮政大楼,可都是从下往上仰视这栋大楼,从上到下的角度却从没看到过。“很多照片让我能用一个新的视角来看身边的建筑,视频的呈现方式又让内容一下子就鲜活了。我们老百姓看到这样的报道当然更亲切了。”
在上海铁路系统工作的殷卫刚说,阅读上海100胜让他清晰地看到了上海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看到了老百姓生活的日新月异,多了100个热爱上海的理由,“在这么有影响力、有特色的城市生活,我们上海市民备感自豪和骄傲。”
除了赞许,很多读者也表达了建议和期待,反应最集中的就是两个字:“出书”。殷卫刚说,要让这本书成为外国人外地人了解上海的一个窗口。马蒋荣道,有的错过了,来不及仔细看,有的看了,还想再精读,“我们上海有这么好的风景,这么深的人文底蕴,为什么要去外国?”林良敏则言,这样的内容不仅要出书,还要附上一张光盘,把配发的视频都放进去。这本书将来可以成为上海深度游的导览,而阅读上海100胜也将在报业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本报记者 王文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