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化党建整合资源
今年,公交新增的7个途径车站和2个起讫站,将覆盖黄浦滨江世博段各主要出入口和世博会博物馆、儿童艺术剧场、当代艺术馆等滨江沿线重要文化场所。5年来,8.3公里黄浦滨江发生了诸多变化,其中,江边的交通“微循环”让居民受益良多。这样的利好,源自黄浦滨江区域化党建整合资源、服务民生的愿想。
身为中心城区的黄浦区,公交线路虽然众多,但部分区域内循环却是欠佳,特别是沿江8.3公里附近,公交线路少,“微循环”有待完善。
构建滨江公交线网
以党建联建为平台,上海久事集团党委和黄浦区共同优化调整区域内公交线网。久事集团下属的巴士集团,与区相关职能部门成立了联合工作小组,积极构建“最后一公里”公交接驳网。
实地调研,分析论证,按照“一路一线、区域成网、方便换乘”的原则,多次修改,最终形成调整方案——调整公交805路、205路线路,解决区域内环线公交衔接问题;增加11路公交高峰运行班次和站点,解决南外滩办公楼宇员工出行不便问题;将121路公交线路分拆成两条环线线路,并增加班次和站点,完善世博滨江地区公共配套。这些方案已在去年8月底正式投入运行,目前已初步形成3个公交3个环路,环环相连,改善了区域内公交“微循环”。
“微循环”升级出2.0版
今年,申城45公里滨江岸线将贯通,需要升级打造2.0版。久事集团党群部、巴士集团与黄浦区联络沟通,梳理黄浦滨江段交通出行空白点,召集巴士集团参加由区建管委、区市政所等职能部门召开的专题会,多次研究论证公交线路调整计划,填补南浦大桥至卢浦大桥间滨江段出行需求。
公交线路、站点调整,居民有什么意见?要听听。最终,形成了新增7个途径车站和2个起讫站的调整方案。打通了江边公交“微循环”,“从半淞园到五里桥,可以步行,可以奔跑,也可以换乘公交。滨江,就这样畅跑畅行!”崔培玲和邻居们将去体验这样的新出行,很开心。 本报记者 姚丽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