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街长”上任执法迎刃而解
义乌是国内常驻外商最多的县级市,有来自100个国家和地区的1.5万名境外客商常驻。庞大的外商群体在促进市场繁荣的同时,也给义乌城市治理带来新挑战,如何管理外商集聚区成为摆在执法部门面前的新课题。
今年6月,义乌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因地制宜,打破国籍地域边界,在外商聚集较多的工人北路、长春六街等路段,邀请了2位外商代表担任“洋街长”,在全国率先推出“洋街长”治街模式。他们的主要工作是通过巡查发现各类影响所辖道路环境、交通等秩序问题,及时向相关部门反馈并监督整改。
这2位“洋街长”分别来自阿塞拜疆和哥伦比亚。都在义乌定居经商多年,平时热心公益,和中国人日常交流也没问题,符合义乌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对“洋街长”岗位的要求。在上岗之前,义乌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对他们进行了专业培训,讲解相关法律法规,让他们尽快掌握基础业务知识。
来自阿塞拜疆的“洋街长”阿西福在长春小区经营一家餐厅。之前也和其他外商一样,习惯在自家餐厅门外圈一块空地,摆放桌椅做生意,为此还受到过执法部门的处罚。如今担任“洋街长”后,通过和执法人员一起工作,他逐渐意识到,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规矩,既然来到中国,就要遵守这里的规矩。如今,阿西福除了自己带头不再占道经营,还主动劝导沿街的其他外商守规矩,而外商们也很给阿西福“面子”。
“义乌模式”焕发城市新气象
“您好,洗车是不能把车停在店门口的,这样不仅影响市容环境,也会影响行人通行的!”来自哥伦比亚的“洋街长”法比奥与义乌市综合行政执法局福田大队中队长陈洪平来到长春六街某家汽车美容店,看到店主把车停在店门口,法比奥连忙上前劝导。“好的,我马上把车开到店里面去洗。”看到“洋面孔”,店主不好意思地挠挠头说,“连老外都遵守中国法律,我怎么能违法呢,以后再也不会在门口洗车了!”对此,陈洪平深有感触,以前对流动摊点、占道经营等违法行为整治过很多次,但效果总不尽如人意,整治之后反复回潮,但现在商户们都很自觉配合“洋街长”的工作,有些商户竟和“洋街长”成了朋友。
据悉,2位“洋街长”每周至少与相关部门集中巡街二次,并会不定期进行单独巡查。4个多月来,共解决各类问题100多个。在他们的积极参与下,义乌城区多条主干道发生了可喜变化,许多管理难题也都能及时解决。更重要的是,外商们更配合执法部门的管理了,最近又有20多名外商主动要求加入“洋街长”队伍。阿西福表示“能够担任街长,这是一份沉甸甸的荣誉,家里人都很支持我的工作,同时也认识了很多中国朋友。我越来越喜欢义乌这座城市,想一直留在这里。” 奚金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