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今天上午召开的双创示范基地(上海市)经验交流会上获悉,继去年成为首批全国双创示范基地后,杨浦区深化大学校区、科技园区、公共社区“三区联动”,推进学城、产城、创城“三城融合”,正从老工业基地快速迈向“创新之城”。
去年以来,杨浦区与复旦、交大、同济等区域内外11所高校签定了合作协议,合力打造复旦创新走廊、环同济知识经济圈、财大金融谷、上理工太赫兹产业园等一批双创重点平台;在国家发改委重点支持下,加快推进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北斗高精度位置服务平台、中国工业设计研究院等建设;借力市场扩大双创融资,累计吸引集聚各类投资基金规模300亿元。区内集聚了包括7家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在内的科技园区20家,腾讯众创空间、INNOSPACE+等众创空间71家,吸引各类创业团队1200余个,吸引国家“千人计划”人才190人,约占上海的五分之一。
杨浦区是上海最大的老工业基地,区域内有大量工业遗存。近年来,杨浦区结合城市更新,使老厂房华丽转身为创业园,打造独特双创生态系统。除了长阳创谷,城市概念园、凤城巷、腾讯众创空间二期等老厂房改造的园区也各具特色。据统计,杨浦区各类双创载体面积已达到162.3万平方米,其中,科技园区(含老厂房改造)面积占94.3%。下一步,杨浦滨江丰富的老厂房资源也将通过城市更新,成为滨江国际创新带建设的重要资源。未来全区将形成创新、创业、创投、创客“四创联动”的创新生态格局。
如今,“创新”已经成为杨浦独特的品牌,为区域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和活力。杨浦区发改委副主任张天炜在会上介绍说,区内双创企业迅速成长,优刻得、爱回收、哔哩哔哩等一批“互联网+”和“四新经济”企业呈现出爆发式增长态势,部分已成长为“独角兽”(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初创企业)和“隐形冠军”;鲁班软件、梅思泰克等一批科技型企业加速成长,进入上市准备阶段。
据刚刚出炉的上海首个国家双创示范基地指数报告,杨浦区的“双创指数”从2013年的100上升到2016年的151,增幅高达51%。今年,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林念修、全国工商联副主席黄荣等来杨浦调研评估,一致认为杨浦双创示范基地建设特色鲜明,已经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